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13_鼻中隔解剖与手术并发症.ppt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鼻中隔解剖及鼻中隔手术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鼻中隔由鼻中隔软骨、筛骨垂直板和犁骨组成,各骨外覆软骨膜和骨膜,外层覆有黏膜。 成人鼻中隔大部分为骨板所构成,且其周围的骨部均已稳定,但中隔的生骨中心仍有发展的可能,四周已无扩展余地,故常引起鼻中隔各骨之间或骨与软骨之间的偏曲或突起;外伤亦可致鼻中隔偏曲畸形;在男性青年中占40.4%- 49.1%,半数呈软骨部偏曲。 构成鼻中隔的骨部和软骨如下:前上角有鼻骨嵴、额棘和鼻骨后上部变厚的鼻骨突起;中部为筛骨正中板全部;后上有犁骨和蝶嘴;下部有梨骨鼻嵴和腭骨鼻嵴。 以上各骨部连接之后,前下部呈一较大的三角形切迹,为鼻中隔软骨的附着处。此切迹的后部为犁骨的游离缘,前下部犁骨和鼻中隔软骨之间有一较小的条状或近似三角形的犁鼻软骨。 鼻中隔表面有多数神经、血管所经行的小沟槽,另有一较显著的沟槽,为鼻腭神经的径路。 额棘:为额骨前下部细而致密的骨棘,其根部与额骨相接之处较粗厚,此棘位于鼻骨的后上部,有支持鼻骨的作用。 鼻骨嵴:即两侧鼻骨与额骨相接处的上部.其基底部广而坚实,为鼻中隔前上角的小部分, 筛骨正中板:由筛骨水平部(筛状板)的下面,向下伸直的坚实薄骨板,为构成鼻中隔骨部的主要部分。此正中板呈多边形,其前上缘与额棘及鼻骨嵴相接,前下缘稍厚,与鼻中隔软骨的上缘相接。后缘上半部与蝶嘴相接;下部与犁骨连接。正中板表面光滑,上部与筛骨水平部(筛状板)相接,其上1/3处有多数向下小沟,为嗅神经的径路。 蝶嘴:为大小不一致的刀刃状薄骨片,位于蝶骨体前下面的正中线,由上而下与筛骨正中板及犁骨相接。 犁骨:因其形状如犁而得名。属于膜成骨.至成年骨化始完成。位于蝶骨之下,其上缘与蝶嘴相接,后缘为游离缘,为鼻中隔的后界。其上端在蝶骨体之下有二块鱼鳞状薄骨,早在胚胎永久鼻腔的开始,即已出现。鼻中隔偏曲发生于犁骨后缘者较少.故中隔后缘常位于正中线,但其前缘及前上部常易发生显著偏曲。 犁骨下缘由前向后与上颌骨鼻嵴及腭骨鼻嵴相接。前缘的上半部与筛骨正中板相接、下半部则与鼻中隔软骨相连接。犁骨左右二面较光滑,略呈不规则的四边形,由后上至前下部有一斜沟,名鼻腭沟,为鼻腭血管及神经所经之处。 鼻中隔各部覆有骨膜及软骨膜,彼此相接处又有坚韧的结缔组织连接。黏膜下层与骨膜、软骨膜亦借结缔组织紧密连接,故不易分开,此处鼻中隔手术易损伤导致鼻中隔粘膜撕裂。 鼻中隔常有轻度偏斜或嵴突,鼻中隔偏曲伴有凹侧鼻腔下鼻甲代偿性肥大时,不仅妨碍呼吸,而且阻碍鼻腔和鼻窦分泌物的引流,故可继发鼻窦炎。 鼻中隔的动脉 筛前动脉 在筛骨水平板前部降至鼻中隔,沿筛骨垂直板前部行向前下,通常分为前后2 支,前支分布于鼻中隔的最前部和鼻背,后支的分支与鼻后中隔动脉的上支和筛后动脉分支广泛吻合。筛前动脉参与黎氏区克氏动脉丛的组成,其外径平均约0. 3 mm 筛后动脉 筛后动脉在筛骨水平板后端降入鼻中隔,沿筛骨垂直板后部斜向前下方行走,分布于鼻中隔的嗅黏膜区,并有分支与鼻后中隔动脉的上支相吻合,外径平均约0. 3 mm  鼻中隔后动脉(蝶腭动脉的后隔支) 自蝶腭动脉发出后经蝶腭孔入鼻腔,先行向内上,横过蝶窦口的前下方至鼻中隔,该动脉外径平均约为1. 0 mm。有的在蝶窦口前分为上、下2 支,有的在进入鼻中隔后才分为上下2 支,上支起始处外径平均约0. 9 mm ,行向前稍偏上。沿鼻中隔中部,相当于中鼻甲平面走行,分支分布于鼻中隔的大部分,与筛前动脉、筛后动脉及鼻中隔后动脉下支广泛吻合,其终支分为若干细支,参与构成黎氏区克氏动脉丛,是构成动脉丛的主要动脉。下支起始外径0. 7 mm(0. 3~1. 4 mm) ,斜向前下,沿相当于下鼻甲下缘平面走行,分布于鼻中隔的后下部和鼻腔底部,下支与上支及腭大动脉的终末支均有吻合,其终支参与黎氏区动脉丛的组成。 腭大动脉的终支 自切牙孔向上穿出后行向后上方,与鼻中隔后动脉的下支吻合,其外径为0. 4mm(0. 1~0. 7 mm) 上唇动脉的鼻中隔支 自上唇动脉发出后向上行,在上唇珠附近发出的浅隔支,一般有2~4 支,在口轮匝肌的浅层向上进入鼻小柱和鼻中隔。深隔支一般为左右各1 支,为一支者,当行走至上唇中下或中部分成2 支,在黏膜与口轮匝肌之间上行,在鼻前棘的外侧进入鼻中隔,参与黎氏区克氏动脉丛的组成。 鼻翼基底动脉 该动脉在鼻翼基底水平的上或下方多数起自面动脉,占75 %(20 侧) ;起自眶下动脉的占15 %(20 侧) ;起自上唇动脉的占10 %(20 侧) 。 沿鼻翼基底和鼻前孔基底水平在皮肤与黏膜之间的口轮匝肌内向内走行,沿途向鼻翼基底和鼻前孔基底发

文档评论(0)

xiang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