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同课异构《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doc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同课异构《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6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 同课异构《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修改稿 【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科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中的《地球的形状》,是第一课时。本课以历史发展的轨迹为线索,展现了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说明地球的形状。 教材介绍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科学史,建立科学的地球形状的概念。首先,教材以介绍事实的方式说明,人站在地球上,由于视野所限能观察到的只是有限的一部分,也是无法用肉眼直接看到地球全貌的。接着,提出:“人类是怎样逐步正确认识地球的形状的?”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然后教材依次向学生介绍股东、近代、现代人们对地球的认识。 【学情分析】六年级同学经过近几年对科学的学习,已经有了比较丰厚的科学知识,对学习科学的兴趣比较浓厚,对探究科学的方式方法,已经是轻车熟路了。加之现金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网络资源丰富,对于学习了解探究地球的形状来说,不是什么困难的事了。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1)能够搜集有关地球的资料,提出关于地球形状的一些问题。 (2)能够通过收集资料,了解、观察地球的形状。 2、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地球的形状。 (2)知道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体验科学探究中运用想象建立假设以及解释的重要性。 (2)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教学重点】知道人类探索认识地球形状的曲折过程。 【教学难点】体验科学探究中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及解释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地球仪、地球形状的相关挂图、多媒体等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地球仪或挂图 (1)提问:同学们,这是什么?(地球)板书:“地球” (2)谈话:这就是我们人类居住和生活的地方,人们只能看到一望无际的陆地和无边无垠的海洋。可是在过去谁也没见过地球是什么模样,那么人类究竟是怎样认识地球形状的呢?让我们今天就踏上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旅程吧! 接着板书:地球的形状 设计意图:以直观挂图为载体,从问题引入,利用我们在地球上生活的地实际情况,使科学课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2、让学生展示自己课前收集的资料。 (1)谈话提问:课前我让同学们收集一些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一些资料,下面我们交流一下古代人是怎么认识地球的?你们怎么评价他们的这种观念呢? (2)学生交流评价 板书:猜想——有根据的猜想。 设计意图:搜集科学信息资料是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拓展知识,进行判断、推理和论证的必不可少的学习过程和方式。培养学生查阅、搜集整理从书刊及其他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的能力。同时通过对古代人认识地球的评价,使学生能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现有的信息基础上,通过简单的思维加工,表达自己的观点。知道对别人研究的结论提出自己的观点也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 3、出示宇航员在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或其它反映地球实景的照片,让学生观察后,说说看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进一步加深学生感知地球形状的印象。 4、小组讨论:关于地球,你已经知道些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 (注意提醒组长做好分类记录) 5、小组汇报。 二、带领学生经历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曲折过程 1、谈话:现在科学技术发达了,人们对地球有了正确的认识,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那么,古代人又是怎样认识地球的? (1)出示图片,一种是古代希腊人对地球的认识,一种是古代中国人对地球的认识。 板书:古代 (2)学生交流讨论,老师作适当补充。 2、了解古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1)介绍古代人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eq \o\ac(○,1)提问:既然古代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我国古代的张衡都在很早以前就认为地球是圆形的,人们为什么不相信呢? eq \o\ac(○,2)学生交流讨论。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古代人,产生情感体验,理解当时对地球形状的懵懂认识;同时也是对古代人猜想地球形状的猜想。因此此次活动是双重猜想。 3、观察实验“进出港船只”活动 (1)谈话:后来,人们站在海岸边看远处的航船,发现进港的船只总是先看见桅杆,再逐渐看见船身;出港的船只总是先不见船身,然后桅杆才逐渐隐没在海平面下,据此,人们猜测…… (2)提问:同学们,当你站在大海边,看到远处的船只向你驶来,你通常看到的是什么现象?当船只离开港口远航的时候你又看到了什么现象呢?这个现象会使你产生什么想法呢? (3)师生交流讨论 eq \o\ac(○,1)让学生借助生活经验思考问题,尝试解释现象。 eq \o\ac(○,2)老师谈话: 那么我们就来一次模拟实验,我们让你叠的小船在地球仪上航行,看看是否和我们刚才讨论的结论一样。在做这个实验的时候我要求:站在海边的人观察时眼睛要平视地球,而开船的人要控制船的速度,不要太快,慢慢体会。两个角色每个人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