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个层次: 掌握:理解准确、透彻的基础上,能熟练自如地运用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熟悉:能说明其要点,并解决实际问题; 了解:概略知道其原理及应用范畴。 水文水资源基础(上) 2011年1月 主要内容 一、水文循环与水量平衡 二、降雨、蒸发 三、入渗、土壤水、地下水 四、河川径流 五、水文测验与水文资料整编 六、水文统计 一、水文循环及水量平衡 水文学: 研究地球上江河、湖泊、冰川、地下水和海洋等各种水体的存在数量、分布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与气象学、地理学、生态环境学等关系密切。 1.1 水文循环: (1)地球上水的存在形式: 汽态、液态、固态 (2)存在位置: 空气中、地表、地下、生物体内 水文循环的概念: 地球表面的广大水体,在太阳辐射作用下蒸发变成水汽,上升到空中,被气流带动输送到各地,在这过程中,水汽遇冷凝结,以降水的形式降落到地面和海洋,降至地面的那部分水,再从河道或渗入地下以地下水形式补给河流流入海洋。水分这种往返循环、不断转移交替的现象称为水文循环或水循环。 全球水循环与水量平衡 水文循环的意义: 1.2 水量平衡: 指地球任一区域(可以是某个流域、湖泊、沼泽、海洋或某个地区,也可以是整个地球),在一定时段内(时段可以是日、月,也可以是一年、数十年或更长的时间),收入的水量与支出的水量之差等于该区域内的蓄水变量(蓄水变量指时段始末区域内蓄水量之差)。 水量平衡是水文循环的定量描述,是质量守恒定律在水文循环中的特定表现形式。 (1)地球上的水量平衡 在多年平均的情况下, △Wc→0, △Ws →0,则 (2)河流流域的水量平衡 非闭合流域/闭合流域: ? 对于不闭合流域,其水量平衡方程为: ? 对于闭合流域: 对于多年平均的情况,闭合流域的水量平衡方程式为: 二、降水与蒸发 2.1 降水: 是指液态或固态的水汽凝结物,从天空下降至地面而成的液态水或固态水的现象。降水是气象要素之一,也是水循环中重要的一个环节。 (2) 降水的成因: (3)降雨的分类及其特性 ? 按气流上升运动的原因,常把降雨分成四种类型: 1)对流雨: ? 对流雨发生的特点: 2)地形雨 3)锋面雨: 冷锋雨: ?急行冷锋: 准静止锋: 锢囚锋: 4)气旋雨 气旋按其生成的地理位置不同,可分为热带气旋和温带气旋 按热带气旋地面中心附近风速大小,可分为: 温带气旋雨(锋面气旋) (4) 降雨的观测 按降雨强度大小,降雨可分为暴雨、大雨、中雨、小雨四种: 2、自记雨量计:虹吸式/翻斗式 (5)降雨的特性分析 ?点降雨特性可用以下几个特征值描述: ? 降雨量在时间上的变化特性的图形表示: ② 累积降雨过程线 ③ 降水强度 - 历时曲线: ?流域降雨量的计算 ? 由点雨量估算面雨量的常用方法: 1) 算术平均法: 2) 泰森多边形法(面积加权平分法或垂直平分法) 3) 降雨量等值线法 ? 面降雨量特性分析 2)面平均雨深~面积~历时曲线 (6)中国降雨特性 按年降水量多少划分为五个降水量带: 降水量的年内变化 中国降水量的多年变化特点 中国暴雨的时空分布特点 2.2 蒸散发 ? 蒸散发 (1)水面蒸发 水面蒸发的测定: 折算系数: 计算法(建立蒸发量与地面观测得到的气象要素特征值的经验关系) (2) 土壤蒸发 土壤蒸发持续进行的条件: 土壤蒸发量的测定: 根据所测定的有关数据,按水量平衡对土壤蒸发建立公式计算求得: ② 根据热量平衡及土壤水动力学原理对土壤蒸发 建立理论或半经验公式计算求得 ③ 空气动力学法(剖面法,应用紊流传导方程) (3)植物散发(蒸腾) (4)流域总蒸发量 流域总蒸发量估算方法: 水量平衡法求流域蒸发量的公式: 蒸发能力E0 : 而水面蒸发量可根据E601型蒸发皿观测到的蒸发量E601间接估算求到: ② 根据辐射平衡值估算: (5)中国蒸发的特点 中国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最低值=400mm,最高值=2600mm,相差悬殊,可分为几个区: 陆面蒸发的地区分布: 年蒸发量的年内变化 干旱指数 ? : 干旱指数与降水分带的关系: 三、土壤水、入渗及地下水 土壤水 入渗 地下水 3.1 土壤水 3.1.1土壤水的不同形式 ② 薄膜水(弱结合水) ③ 毛管水/毛细水 ④ 重力水: 3.1.2 几个常用的水分常数 ⑷ 田间持水量 3.1.3 土壤含水量的表示方法 (3) 土壤容积含水率θ 3.2 入渗 渗润阶段:由于初始的土壤十分干燥,下渗的水分主要受到分子力(初期干燥的土粒吸附力极大)的作用,故下渗率很大,入渗率随时间增加而很快变小,当土壤含水量达到最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