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第1节第1课时《原子核、核素》公开课.ppt

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第1节第1课时《原子核、核素》公开课.ppt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913年为了解释氢原子线状光谱这一事实,玻尔在行星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 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原子结构模型。    原子结构模型发展 20世纪20年代以来现代模型(电子云模型) : 电子绕核运动形成一个带负电荷的云团; 在一个确定电子的时刻不能精确测定电子的确切位置 。 原子结构模型发展 葡萄干布丁模型 行星模型 核外电子分层排布 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 1、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运动方向 2、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 3、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了回来 观察到的现象: 崇实之旅 1、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运动方向 2、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 3、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了回来 α粒子通过原子内或原子间的空隙, 说明原子内有较大空间 α粒子受到斥力作用, 说明原子内部有一微粒,体积很小,且带正电 说明该微粒虽然体积很小,但质量相对较大 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结论                    原子中带正电的部分集中在一起 合作探究   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认识了原子核的存在,提出了核式原子模型――原子中心有一个原子核,它集中了原子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而带负电荷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高速运动。 实 验 预 测 观 察 模 型 葡 萄 干 布 丁 α 粒 子 散 射 通过 转向 反弹 核式 原子 模型 科学家的探索过程对你有何启发 崇实之旅 原子 原子核 核外电子 质子 中子 1、原子的构成 学情小调查 交流研讨 质子、中子、电子的电性和电量怎样? 致知之旅 1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1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中子不带电 交流研讨 思考 原子由带电的微粒构成,但原子却不带电,原因? 质子所带正电荷与电子所带负电荷,电量相等. 结论一: 电性关系:  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中性原子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那么阴、阳离子又具有怎样的电性关系? 结论一电性关系: 中性原子: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阳离子: 阴离子: 思考 质子数 电子数 Na+ Cl- 11 17 18 10 e- 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所带电荷数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所带电荷数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粒子符号 质子数 电子数 ①S2- ②Xn+ X ③Ym- Y ④NH4+ ⑤OH- 16 18 X-n Y-m 11 10 9 10 练一练 附:碳-12原子质量的1/12为1.6606×10-27Kg 质子的相对质量 = 质子的实际质量 1.6606×10-27Kg =1.007 中子的相对质量 = 中子的实际质量 1.6606×10-27Kg =1.008 求算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 学情小调查 原子 原子核 核外电子 质子相对质量为  。 中子相对质量为  。 相对质量   , 是一个质子(或中子)质量的1/1836 1 1 很小 交流研讨 原子的质量主要由质子和中子决定。 相对原子质量 = 该原子的实际质量 1.6606×10-27Kg 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核的实际质量 1.6606×10-27Kg 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的质量+中子的质量 1.6606×10-27Kg 质量数:如果忽略电子的质量,将原子核内所有质子和      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值加起来,所得的数值 结论二: 质量关系: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致知之旅 观察思考 原 子 氕 氘 氚 俗  称 —— 重 氢 超重氢 符 号 H D T 质子数 1 1 1 中子数 0 1 2 质量数 1 3 2  怎样表示原子? 氢元素 3种不同的氢原子 第一节 原子结构 ?? 第1课时 原子核 核素 古希腊哲学家 德谟克利特 历史回眸 公元前5世纪,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等人认为 : 万物是由大量的不可分割的微粒构成的,即原子。 原子结构模型发展 1808年英国自然科学家约翰·道尔顿提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原子的理论模型: 原子是坚实的、不可再分的实心球    虽然,经过后人证实,这是一个错误的理论模型,但道尔顿第一次将“原子”从哲学带入化学研究中,明确了今后化学家们努力的方向,化学真正从古老的炼金术中摆脱出来,道尔顿也因此被后人誉为“近代化学之父”。 1904年汤姆生在发现电子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子的葡萄干布丁模型, 汤姆生认为:  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球体内;电子像面包里的葡萄干镶嵌其中   

文档评论(0)

xiaohuer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