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集成电路制备工艺培训课件(ppt 30页).ppt

集成电路制备工艺培训课件(ppt 30页).ppt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集成电路的基本概念 半导体集成电路的分类 半导体集成电路的几个重要概念 * 内容概述 集 成 电 路 双极型集成电路 MOS集成电路 按器件类型分 按集成度分 SSI(100以下个等效门) MSI(103个等效门) LSI (104个等效门) VLSI(104个以上等效门) TTL、ECL I2L等 PMOS NMOS CMOS 集成度、工作频率、电源电压、特征尺寸、硅片直径 按信号类型分 模拟集成电路 数字集成电路 BiCMOS集成电路 数模混合集成电路 * * 第一章 集成电路制造工艺 * 双极集成电路的基本制造工艺 双极集成电路中的元件结构 双极集成电路的基本工艺 MOS集成电路的基本制造工艺 MOS集成电路中的元件结构 MOS集成电路的基本工艺 BiCMOS工艺 * 双极集成电路的基本工艺 双极集成电路中元件结构 * 1. 二极管 (PN结) 正方向 反方向 V I 电路符号: + - 有电流流过 没有电流流过 对于硅二极管,正方向的 电位差与流过的电流大小 无关,始终保持0.6V-0.7V P-Si N-Si + - * 1. 二极管 (PN结) n p * 2. 双极型 晶体管 p n p B端 E端 C端 E C B n p n B端 E端 C端 C B E N P N B E C P N P B E C * C B E N P N B E C ? B E C n p N+ B E C * §1.1.1 双极集成电路中元件的隔离 B E C n p n B E C n p n C B E C B E E B E B C * B E C p n B E C p n n n 双极集成电路中元件的隔离 介质隔离 PN隔离 B E C p n+ n B E C p n n+ n+ n+ n+ n+ P-Si P+ P+ P+ S * §1.1.2 双极集成电路元件的形成过程、结构和寄生效应 B E C p n+ n-epi n+ P-Si P+ P+ S 四层三结结构的双极晶体管 发射区(N+型) 基区(P型) 集电区 (N型外延层) 衬底(P型) 双极集成电路元件断面图 n+-BL * 双极集成电路等效电路 C B E p n+ n-epi n+ n+-BL P-Si P+ P+ S C(n) B(p) E(n+) npn pnp S(p) 等效电路 隐埋层作用:1. 减小寄生pnp管的影响 2. 减小集电极串联电阻 衬底接最低电位 * 典型PN结隔离双极集成电路中元件的形成过程 1:衬底选择 确定衬底材料类型 C B E p n+ n-epi n+ P-Si P+ P+ S n+-BL P型硅(p-Si) 确定衬底材料电阻率 ρ≈10Ω.cm 确定衬底材料晶向 (111)偏离2~50 * 典型PN结隔离双极集成电路中元件的形成过程 2:第一次光刻----N+隐埋层扩散孔光刻 C B E p n+ n-epi n+ P-Si P+ P+ S n+-BL P-Si衬底 N+隐埋层 * 具体步骤如下: 1.生长二氧化硅(湿法氧化): Si(固体)+ 2H2O ? SiO2(固体)+2H2 Si- 衬底 SiO 2 * 2.隐埋层光刻: 涂胶 腌膜对准 曝光 光源 显影 * As掺杂(离子注入) 刻蚀(等离子体刻蚀) 去胶 N+ 去除氧化膜 3.N+掺杂: N+ P-Si Tepi C B E p n+ n-epi n+ P-Si P+ P+ S n+-BL Tepi * P-Si Tepi C B E p n+ n-epi n+ P-Si P+ P+ S n+-BL Tepi 典型PN结隔离双极集成电路中元件的形成过程 3:外延层 主要设计参数 外延层的电阻率ρ; 外延层的厚度Tepi; A A’ Tepi xjc+xmc +TBL-up+tepi-ox 后道工序生成氧化层消耗的外延厚度 基区扩散结深 TBL-up tepi-ox xmc xjc 集电结耗尽区宽度 隐埋层上推距离 TTL电路:3~7μm 模拟电路:7~17μm * 典型PN结隔离双极集成电路中元件的形成过程 4:第二次光刻----P隔离扩散孔光刻 P-Si Tepi C B E p n+ n-epi n+ P-Si P+ P+ S n+-BL Tepi *

文档评论(0)

138****888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62041115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