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震波在上地幔传播速度快 波 速 P波阴影区 S波阴影区 上地幔快 软流圈慢 下地幔快 莫霍面 地壳中较慢 波穿过地心的行为揭示了地球的内部结构 P波在穿过液态的外核时发生弯曲, 在103度和143度之间留下一个测不到P波的阴影区。 而穿过内核的P波传播速度则明显高于假设内核也是液态的情况下的传播速度。 因为横波不能通过液体传播,因此在大于103度的区域留下大片的S波阴影区。 纵波突然加速,并出现由纵波转换成横波,表明物质为固态,平均密度12.9g/cm,与陨石相似推测内核物质主要成分为铁、镍,故称为铁镍核。 内核 纵波速度加快,推测其物质从液态过渡到固态 5157km 过渡层 平均密度10.5g/cm3,地震纵波速度急剧降低横波消失,推测为液态,温度约 3000℃,压力大于3×1011Pa 4642km 外核 地核 地震波速平缓增加,密度为5.1g/cm3,化学成分与上地幔相似,铁的含量增加。 2900km 古登堡面 下地幔 地震波速迅速增加,物质密度增大由3.64g/cm3增至4.64g/cm3。 650km 地震横波传播速度明显降低,10%的岩石处于熔融状态,其强度降低、塑性增加,物质发生蠕变,并缓慢流动。是岩浆的发源地,也是构造运动的动力源。 250km 软流圈 共同特征:为超铁镁质岩石。平均密度:3.5g/cm3 为坚硬岩石,与地壳共同构成地球外表。60km± 上地幔 地幔 1.是由岩石组成的地球外壳。上部花岗质层(硅铝层)平均密度为2.7g/cm3,下部玄武质层(硅镁层)平均密度为3.3g/cm3。 2.大陆地壳平均厚33km(最厚70km),广泛分布有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最老的岩石年龄为38亿年,具有硅铝层和硅镁层 大洋地壳平均厚8km(最薄3km),主要为玄武岩类及现代沉积物,只有硅镁层没有硅铝层。 3.是所有地质作用的场所,也是目前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莫霍面 岩石圈 地壳 特征 层圈名称 二、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特征 三、均衡原理 地势的起伏同莫霍面的起伏呈镜像关系。 其原理是,设想在地幔内部(很可能在软流圈内)的某一深度上可以找到一个水平面,称为补偿基面。在此面的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上覆岩块的总重量都相同。即是以此补偿基面为准,高山地区的地势虽高,但其下部地幔的厚度小;大洋地区的地势虽低,但其拥有的地幔厚度大,故两处岩块的总重量相等,从而能保持重力均衡。 这种均衡总是暂时的和相对的。因为高处易剥蚀,低处被填平,以及构造运动等因素都可能打破这种平衡。 * * 第八章 地震及地球的内部构造 2010年以来全球主要6级以上地震分布 太阳活动增强 中微子加热引起地幔、地核融化 地壳的不稳定引发 《2012》中的地球科学相关知识点 地震 火山喷发 板块移动 海啸 地磁倒转 1976 唐山大地震 24.2万多人死亡,16.4万多人重伤 ,7200多个家庭全家震亡,上万家庭解体,4204人成为孤儿 97%的地面建筑、55%的生产设备毁坏;交通、供水、供电、通讯全部中断;直接经济损失人民币30亿元 1976 唐山大地震 2004 印度洋海啸 死亡人数近30万,直接经济损失超过千亿美元。 第一节 地震的基本概念 地震概况 地震——地球内部积累的能量,在迅速释放时地壳产生快速颤动。 震源——地下深处发生地震的地点。 震源深度——震源到地面上的垂直距离。 震中——震源垂直投影在地面上的地点。 震中距——地面上受地震影响的任何一点到震中的距离。 海啸 是一种灾难性的海浪,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震级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水下或沿岸山崩或火山爆发也可能引起海啸。在一次震动之后,震荡波在海面上以不断扩大的圆圈,传播到很远的距离,正象卵石掉进浅池里产生的波一样。海啸波长比海洋的最大深度还要大,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都可以传播过去。 300 km 70~300 km 0~70 km 震源 深度 深源 中源 浅源 地震 类型 第二节 地震的类型 一、按震源深度分类 二、按成因分类 1、构造地震:由地下岩石突然发生错断所引起的地壳强烈振动。世界上90%的地震属于构造地震。 构造地震的特征:活动频繁,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破坏性强。 2、火山地震:指火山活动引起的地震,可能由火山喷发引起,也可能是因为火山活动引起构造变动,从而引发地震,这类地震约占总数的7%,震源深度一般不超过10km。 3、陷落地震:碳酸盐发育地区,岩石被地下水长期溶蚀形成巨大的地下空洞,一旦上覆岩石压力超过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