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北京高考诗歌鉴赏-材料-别歌一曲见性情-.doc

2018-北京高考诗歌鉴赏-材料-别歌一曲见性情-.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别歌一曲见性情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赏析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行客。还自叹: 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把功名收拾付君侯, 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之作,作于淳熙十一年(1184年)冬,时作者家居信州(今江西上饶市)城北之带湖。李大正,字正之,是作者的好友,据《稼轩词》,后来李正之病逝时,辛弃疾曾写了《卜算子·闻李正之茶马(官职名)讣音》哭吊,可见二人感情之深。李正之于乾道中和淳熙中,曾两度任江淮荆楚福建广南路提点坑冶铸钱公事(掌采铜铸钱),作者写此词前,他正任此职。信州是当时主要产铜地区,故李氏常驻于此。这时他将入蜀任利州(治所在今四川广元县)提刑(提点刑狱使的简称,主管一路的司法、刑狱和监察),作者写了此词送别。 清人谢章铤说,“稼轩是极有性情人”(《赌棋山庄词话》)。近代著名词人兼词论家王国维也说,“幼安(辛弃疾的字)之佳处,在有性情”(《人间词话》)。上面这首《满江红》,就是从作者心中流出来的,最能看到他的真性情。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行客。”起笔就点出送别正题。首句用李白《蜀道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语意。“绣衣”是官名,西汉武帝设绣衣直指巡行各地,审理重大案件。李正之任提刑,故以此官称他。送别词,通常都是先从送别之地写起,此词则不然:首句先写行者所到之处,次句又立刻回到送别之地来;上句盘空而起,有气吞山河之概,下句又直转直下,变得情意绵绵,低徊无限:一纵一收,大起大落,劈头一个跌宕,读者的精神,一下就被摄入词中。“蜀道登天”,行者匪易;杯酒送别,送者情深。此时作者四十五岁,正当中年。“中年多病,不堪离别”,却又不能不离别,叫人若何为情!这几句字字都凝聚着作者的深情,读者的心弦也为之震撼。 这次送别不是在平常时候,是在国家多难的时节;送别者也不是一般的人,是辛弃疾这样的英雄豪杰。杯酒难温,行人就要上路。想到山河破碎,国事日非,作者热血沸腾,因而以古代贤相才人相勉。诸葛亮北伐曹魏,有前《出师表》上蜀汉后主。据《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记载,西汉武帝时,唐蒙略取、打通夜郎(古国名,在今四川、云南、贵州三省交界一带)、僰(bó,地名,在今四川宜宾西南一带)中等地,大量役使巴蜀之民,并杀其首领,巴蜀之人大惊恐,武帝乃使司马相如写了《喻巴蜀檄》,安抚巴蜀之民。后来武帝又任相如为中郎将,攻取平定了西南大片地方。“君侯”是汉代对列侯的尊称,后来也用来尊称地方重要官员。词中即指李正之。《晋书·王珣传》:“珣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曰: ‘当有大手笔事。 俄而帝崩,哀册谥议,皆珣所草。” 因为上面举的都是文章(表、檄),所以这里引王珣事,“如椽笔”在《晋书》中指文才,词中引用则指功业,取义是不同的。李正之这次是入蜀任官,作者因引用同巴蜀有关的两个历史人物,勉励他治理好西蜀,为抗击金兵、收复中原失地作出贡献。作者这时受主和派打击,被罢官闲居,虽然被迫离开了政治生活,心里却时刻关心着国事。对友人的勉励,其实就是自己内心愿望的真实写照,表现了他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上片叙眼前离别场面,主要写对友人的希望和祝愿;下片重点转到想象别后情况,集中抒写离情。 值得注意的是,此词写离情,也与其他通常写法不同:它是用宽慰的形式来表现,词的下片,即全是对友人的宽慰之词;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即自然融合在这宽慰之词中。 好友相别,是令人伤心的。“儿女泪,君休滴”,是用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诗意。劝友人别流泪,其实自己也忍着泪,不过作者性格豪放,不作儿女态罢了。这是宽慰之词,但这宽慰的本身,就含着深重的伤感,体现着对友人的眷恋。 然而,单是这简单的宽慰是不够的,所以下面接着加以申述。三至八句是用此次行程沿途的美丽景色慰解之。“荆楚路”指入蜀必经之江西、湖北等地。“赤壁矶”在今湖北黄冈县西北,苏轼误以为是周瑜破曹操之处,曾与友人来游,写了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凭吊,其《念奴娇》起句云:“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辛词“千古浪”语本此。“铜鞮陌”指湖北襄阳,唐雍陶《送客归襄阳旧居》诗:“唯有白铜鞮上月,水楼闲处待君归。”“荆楚路”是总述;庐山、赤壁矶、铜鞮陌都是荆楚之地,是分叙。这几句有两层意思。从友人方面说,是希望他尽情领略沿途风光,凭吊古迹,以驱除旅途寂寞,勿为行役而苦,勿以别离伤怀,是对友人的关怀体贴;“新诗准备”绾合下面三句,是希望友人把沿途的好山、好水、好月,都写入新诗相寄,是赞美友人文才出众。从作者方面说,友人别去后,作者就计算着行程,时时把他挂念。 结尾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gl5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