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章
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 分类是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
要认识、研究和利用各种微生物资源也必须对它们进行分类。
分类学涉及三个相互依存又有区别的组成部分:分类、鉴定、名(分类学的具体任务);一、分类单元及其等级;常用的微生物分类学术语:;3)型(form或type):常指亚种以下的细分。当同种或同亚种不同菌株之间的性状差异,不足以分为新的亚种时,可以细分为不同的型。
例如抗原特征的差异分为不同的血清型;对噬菌体裂解反应的不同分为不同的噬菌型等;高等生物中,“生殖隔离”被看作是区分物种的标准.
微生物的种:一大群表型特征高度相似、亲缘关系极其接近、与同属内的其他物种有明显差异的菌株群。;5)亚种(subspecies):是进一步细分种时所用的概念。指除某一明显而稳定的特征外,其余鉴定特征都与模式种相同的种。
6)新种(species nova):指权威性的分类、鉴定手册中从未记载过的一种新分离并鉴定过的微生物。
7)模式菌株(type strain):一个微生物种的具体的活培养物,是由一个被指定为命名的模式菌株传代而来,理应与原初的描述完全一致的纯培养物。;双名法,由二个拉丁字或希腊字或拉丁化了的其它文字组成,一般用斜体表示
属名在前,一般用拉丁字名词表示,字首字母大写
种名在后,常用拉丁文形容词表示,全部小写
若所分离的菌株只鉴定到属,而未鉴定到种,可用sp来表示.
例如 Bacillus sp;由于细菌分类单元的划分缺乏一个易于操作的统一标准,为了减少因采用不同标准界定分类单元所造成的混乱,细菌系统分类也像其他生物分类一样采用“模式概念”;三、常用微生物分类鉴定的方法;(一)形态学特征;(二)生理生化特征;(三)核酸的碱基组成和分子杂交;1、DNA的碱基组成(G+Cmol%);1)每个生物种都有特定的GC%范围,因此后者
可以作为分类鉴定的指标。细菌的GC%范围
为25--75%,变化范围最大,因此更适合于细
菌的分类鉴定。;2)GC%测定主要用于对表型特征难区分的细菌
作出鉴定,并可检验表型特征分类的合理性,
从分子水平上判断物种的亲缘关系。;同一个种内的不同菌株G+C含量差别应在4~5%以下;
同属不同种的差别应低于10~15%;
G+C含量已经作为建立新的微生物分类单元的一项基本特征,它对于种、属甚至科的分类鉴定有重要意义。;80年代以前螺菌属(Spirillum)不同种的G+C含量范围宽达38~66%,后来“伯杰氏手册”(1984)结合其他特征已将其分成三个属:;过去根据形态学特征曾认为微球菌属(Micrococcus)和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是关系很近的两个属,因而长期放在一个科内,由于G+C含量的差异(分别为30~38%和64~75%)表明它们亲缘关系相当远,现在根据16SrRNA序列资料已进行新的调整。;在疑难菌株鉴定、新种命名、建立一个新的分类单位时,G+C含量是一项重要的,必不可少的鉴定指标。;2、核酸的分子杂交;3.电子杂交;四、 伯杰氏手册;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该手册改名为:
《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
(Bergey’s Manual of Systematic Bacteriology)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