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ppt

  1. 1、本文档共6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掌握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的病因、稳定型心绞痛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表现特点; 2.掌握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心肌坏死标记物,心肌梗死诊断依据、主要并发症及治疗原则; 3.熟悉急性冠脉综合症的概念及病理机制;稳定型心绞痛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处理原则;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鉴别,急性心肌梗死的鉴别诊断。 4.了解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机制及病理生理过程;冠脉造影和冠心病介入治疗的适应症;ACEI、受体阻滞剂、他汀类、抗凝剂的应用。 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硬化中最常见、最重要的 一种类型。 AS共同特点: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和血 管腔缩小。 发病机制 脂肪浸润学说:认为AS病灶的形成是血管壁对血浆中浸入的脂质的一种反应性病变。LDL和VLDL特别是氧化修饰的LDL,经损伤的内皮细胞或内皮细胞裂隙→中膜,平滑肌细胞增殖、单核细胞吞噬脂质→泡沫细胞,脂蛋白又降解而释出各种脂质,刺激纤维组织增生,共同构成粥样斑块 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学说:认为AS的形成是由于局部附壁血栓嵌入内膜的结果,粥样斑块实际上是机化了的血栓,并非真正的粥样斑块 平滑肌细胞克隆学说:平滑肌细胞单克隆性增殖、吞噬脂质形成动脉粥样硬化 内皮损伤反应学说:多数学者支持,各种危险因素最终都损伤内膜→动脉对内膜损伤产生炎症反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 病理生理 三类变化: 脂质点和脂质条纹病变 粥样和纤维斑块病变 复合病变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 具共同病理基础的进展性过程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定义: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或闭塞,或/和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统称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ischemic heart disease)。 冠心病分型 无症状型心肌缺血:无症状,但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 心绞痛型:胸骨后压榨性疼痛(心肌缺血)。 心肌梗死型:冠脉闭塞——心肌坏死。 缺血性心肌病:反复心肌缺血导致心肌纤维化,心脏扩大,主要表现为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 猝死:心肌缺血→电生理紊乱→猝死 上述五种类型可合并存在 冠心病分型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 不稳定心绞痛(UA) 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 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 冠心病猝死 慢性冠脉病(CAD): 稳定性心绞痛 X综合征(微血管性心绞痛)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缺血性心肌病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 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侵袭,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包括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 有时把冠心病猝死也包含在内。 常见于:老年男性及绝经后女性、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腹型肥胖及有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的患者。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 心绞痛(angina pectoris) 主要分为: 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 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稳定型心绞痛 (stable angina pectoris) 定义:亦称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是在冠状动脉固定性严重狭窄的基础上,由于心肌负荷的增加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的、可逆的缺血与缺氧综合征。 机制:心肌氧供与氧耗失衡(氧供?、氧耗?) 氧供:冠脉狭窄→氧供? 氧耗:心肌收缩力、张力、心率;心率×收缩压 发病机制 心肌耗氧 心肌氧耗=心率×收缩压(心肌张力、心肌收缩强度) 心肌细胞从血中摄取65%-75%的氧,已接近最大量 身体其他部位仅10%-20% ——氧需求增加时,就只能依靠冠脉血流量的增加 心肌供氧 冠脉储备: 正常情况下,冠脉循环有很大的血流储备能力: 剧烈活动时 可增加6~7倍 缺氧时亦可增加4~5倍 但冠脉狭窄时,冠脉扩张性↓→血流量↓(相对固定) 动力性狭窄(痉挛) 疼痛产生机制:缺血、缺氧→无氧代谢产物(乳酸、多肽类物质)刺激心脏内植物神经的传入纤维末鞘,经1-5胸交感神经节→大脑,产生疼痛 临床表现 (clinical manifestation) 发作性胸痛的特点: 1.部位:胸骨体中段或上段后或心前区,范围手掌大小,界限不清,常向左肩、左臂内侧至小指、颈、咽部或下颌放射; 2.性质:压迫感、压榨样、紧缩

文档评论(0)

178****444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