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细胞膜及其表面2.ppt

  1. 1、本文档共1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SH2结构蜮 细胞质基质 细胞外 酪氨酸的自磷酸化 配体(EGF)结合与受体聚集 细胞质蛋白质与SH2结合 活化的PLCγ激活IP3-DAG通路 活化的GRB2-Sos激活Ras通路 IP3受体通道 RTK-Ras signaling pathway 活化的Ras蛋白激活MAPK磷酸化级联反应 甾类激素: ? 受体是胞内激素激活的基因调控蛋白; ? 受体与配体(如皮质醇)结合,使抑制性蛋白与受体分离,暴露与DNA的结合位点; ? 受体结合的序列是受体依赖的转录增强子; ? 受体具有3个结构域: ? C端的激素结合位点; ? 中部具有锌指结构的DNA或Hsp90结合位点,富含Cys(半胱); ? N端的转录激活结构域; ? 激素直接激活的基因产物属于转录因子,而后引起更多的基因表达。 抑制蛋白复合体 激素结合位点 转录激活结构域 DNA结合结构域 类固醇激素 暴露出DNA结合位点 DNA结合结构域 细胞内受体蛋白作用模型 皮质醇受体 雌激素受体 黄体酮受体 维生素 D 受体 甲状腺激素受体 视黄酸受体 铰合区 Some small hydrophobic hormones (steroid) whose receprors are intracellular gene regulatory proteins. 离子通道偶联受体: ? 为多亚基组成的受体/离子通道复合体,四次/六次跨膜蛋白; ? 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结合并开启突触后细胞膜上的递质门离子通道,结果导致突触后细胞膜离子流改变,从而将化学信号转换成电信号; ? 受体本身为离子通道,即配体门通道。主要存在于神经、肌肉等可兴奋细胞,信号分子为神经递质。分为: ? 阳离子通道,如乙酰胆碱受体; ? 阴离子通道,如γ-氨基丁酸受体; N-型乙酰胆碱受体(260KDa); 外周型组成:5个亚基(?2???); 调节主要为?亚基变化; 通道开启:Na+内流,K+外流; 膜去极化。 乙酰胆碱受体的三种构象 神经肌肉接点处的离子通道型受体 活化的神经末梢 神经冲动(电信号) 突触小泡 神经递质 前突触神经末梢 突触间隙 电压门控Ca2+通道(关闭) 静息神经末梢 激活神经末梢 电压门控Ca2+通道(打开) 神经递质受体 神经递质释放(化学信号) 突触后细胞 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主动突触 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 突触后细胞 神经递质受体递质门控离子通道 膜电位改变(电信号) N-型乙酰胆碱受体在突触处通过递质门离子通道实现化学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示意图 离子通道偶联受体与信号传导: ①动作电位到达突触末端,引起暂时性的去极化; ②去极化作用打开了电位门控钙离子通道,导致钙离子进入突触球; ③Ca2+浓度提高诱导分离的含神经递质分泌泡的分泌,释放神经递质; ④Ca2+引起储存小泡分泌释放神经递质; ⑤分泌的神经递质分子经扩散到达突触后细胞的表面受体; ⑥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改变受体的性质; ⑦离子通道开放,离子得以进入突触后细胞; ⑧突触后细胞中产生动作电位。 二、胞内信号传递第二信使 (五).嗅觉感受器中信号途径 ? 两位美国科学家的研究阐释了我们的嗅觉系统是如何运作的。他们发现了一个大型的基因家族(由1000种不同的基因组成,占我们基因总数的3%),这些基因构成了相当数量的嗅觉受体种类。这些受体位于嗅觉受体细胞之内,这些细胞在鼻上皮的上端,可以探测到吸入的气味分子; ? 气味分子与受体结合,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产生cAMP,开启cAMP门控阳离子通道,引起Na+离子内流,膜去极化,产生神经冲动,形成嗅觉或味觉; Richard Axel Born: 2 July 1946, New York, NY, USA Affiliation at the time of the award: Columbia University, New York, NY,USA Linda B. Buck Born: 29 January 1947, Seattle, WA, USA Affiliation at the time of the award: Fred Hutchinson Cancer Research Center, Seattle, WA, USA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2004 to the

文档评论(0)

ranfan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