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国古代儒家历史思维方法和其运用.PDF

中国古代儒家历史思维方法和其运用.PDF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國古代儒家歷史思維的方法及其運用 * 黃俊傑 一、前言 「具體性思維方式」是中國文化所顯現的諸多思維方式之中,最為悠久而且 具有中國特色的思維方式。所謂「具體性思維方式」是指從具體情境出發進行思 考活動,而不是訴諸純理論或抽象的推論。這種思維方式在中國文化史中所表現 的方式甚多,最常見的就是將抽象命題(尤其是倫理學或道德論的命題)置於具 體而特殊的時空脈絡中,引用古聖先賢、歷史人物,或往事陳跡加以證明,以提 升論證的說服力。中國文化中的「具體性思維方式」的出現,與中國的歷史意識 的發達有密切關係。中國文化中的「歷史心靈」發達極早,默察往事,原始察終, 見盛觀衰,記取教訓,以為行事之依據,至遲在春秋時代(722-481B.C. )已成為 中國人的共識。《詩經‧大雅‧蕩》云:「殷鑒不遠,在夏后之世」,《尚書‧召誥》: 1 「我不可不監于有夏,亦不可不監于有殷」,皆可證中國古代歷史意識之早熟。在 強烈的歷史意識洗禮之下,古代中國思想家常常即事以言理,他們習於從具體而 特殊的個別事物或經驗之中,抽離或歸納出普遍的抽象命題。中國人的思維從不 2 受抽象的「型式」(forms )或靜止的命題所束縛。 在儒家思想傳統中,「具體性思維方式」的一種表現形式就是歷史思維方式。 在許多儒家的論述中,歷史思維方式一再地被運用與發揮,構成儒家思想史上的 重要遺產。直到今日仍在華人社會中產生一定的作用。但是,儒家的歷史思維有 何特徵?古代儒家運用何種方法進行歷史思考?在儒家展開歷史思考的過程中, 有那些概念或因素發揮主導的作用?這些問題是這篇論文企圖解答的課題。 這篇論文的寫作,擬依以下順序進行:第一節「前言」說明全文旨意。第二 節則扣緊古代儒家歷史思維中的「時間」概念深入分析,指出古代儒家的「時間」 概念具有兩項特質:(一)可逆性(reversibility ),指「時間」在「過去」與「現在」 二極之間往復運動,使「過去」與「現在」構成既分離而又結合之辯證關係;(二) 古與今的互為主體性(intersubjectivity ),「今」既為「古」所塑造,但又能賦「古」 * 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 1 參看:Pullleyblank 為W. G. Beasley 與 E. G. .Pullleyblank 合編的Historians of China and Japan (London: School of Oriental African Studies, University of London, 1961)一書所寫的〈導論〉,頁 2-3 。 2 清儒章學誠所言:「古人未嘗離事而言理,六經皆先王之政典」(《文史通義 ‧易教上》),實已暗 示中國思維方式特重「具體性」此一特徵。當代學者Pierre Ryckmans 最近也指出,從中國人對 「過去」的態度中可以發現:中國文化的韌性與創造性,植根於這種不局滯於抽象「型式」的思 維習慣之中。參考:Pierre Ryckmans, “The Chinese Attitude toward the Past,”Papers on Far Eastern History (Australia National University), No.39 (March, 1989), pp.1-16, esp. p.10. 1 以新義。第三節的分析,就以第二節的論證作為理論基礎,歸納古代儒家所賴以 進行歷史思維的方法有二:(一)比式思考方法;(二)興式思考方法;前者因古 以喻今,後者即史實而求史義。但這兩極思考方法卻有異中之同,這就是兩者的 作用都是「隱喻的」(metaphoric )而不是「換喻的」(metonimic )。本文第四節接 著探討古代儒家歷史思維的展開過程中,所常見的四個主要概念:(一)「三代」; (二)「道」;(三)以「人文化成」為中心的人文主義;(四)「聖王」,四者中以 「聖王」這個概念最具關鍵性,因為儒家理想

文档评论(0)

150****099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