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幽门螺杆菌(Hp)与临床疾病 牟方宏 Hp的发现与研究历史 100多年前,发现胃内有螺旋状微生物 1940年Freedburg就发现了几例并作了一短篇报道 ,1954年Palmer进行的专门研究却否定了胃内有这种细菌 1979年4月,澳大利亚学者沃伦 (Warren)发现胃粘膜的螺旋状细菌 1981年Marshall与Warren 合作,证明这种细菌的存在确实与胃炎相关,还存在于所有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大多数胃溃疡患者和约一半胃癌患者的胃黏膜中 1982年4月,Marshall 培养成功 1983年,Lancet “慢性胃炎胃上皮的一种未知弯曲菌”(unidentified curved bacilli) 1984年,Lancet“胃炎和消化道溃疡患者胃中的未知弯曲菌” 1989年Goodwin命名幽门螺旋菌(Helicobacterpylori,Hp) 1994年 ,NIH--抗菌治疗 2005年,Warren 和Marshall 获得诺贝尔奖 我国的研究 1985年张振华教授分离Hp成功 1990、1997、2001、2004年共举办4次Hp学术会议 1999、2003、2007年共举办3次Hp共识会 1998年成立幽门螺杆菌协作组,2000年改称幽门螺杆菌学组,张万岱教授、胡伏莲教授、吕农华教授先后任组长 进行了全国Hp流调及Hp耐药的流调及多项临床研究 2006年Marshall 访问中国 幽门螺杆菌与上胃肠道疾病 一、Hp感染与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病人中,Hp感染率超过95%,其感染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 Hp感染可以引起3种不同类型胃炎:①浅表性胃炎;②弥漫性胃窦炎;③多灶性萎缩性胃炎。 Hp相关性胃炎的病理特点是:①黏膜上皮变性;②中性粒细胞和慢性炎性细胞浸润;③肠上皮化生;④非典型增生;⑤腺体萎缩。 Hp感染引起的肠上皮化生是胃肠道黏膜对慢行持续性感染的一种适应现象 二、Hp感染与胃癌 流行病学的研究认为胃癌的发生与Hp的流行情况有许多相似之处: ①Hp感染率与胃癌发生率呈明显正相关; ②Hp感染与胃癌的发生都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 ③Hp感染与胃癌的发生都与人群的经济状况、社会地位及卫生条件有关; ④种族方面:两者在黑人中发病率均高; ⑤从胃癌发生的部位来看,Hp主要定居于胃窦,这与胃癌的好发部位是一致的。 可以说Hp是胃癌的始动因子 三、Hp与消化性溃疡 Hp的发现是消化性溃疡在发病机制及病因学上的革命 “ 无酸无溃疡”-“没有Hp就没有溃疡复发” 当今消化性溃疡的治疗策略应该包括三个方面:①抑制胃酸; ②根除Hp; ③保护胃黏膜 四、Hp与胃MALT淋巴瘤 正常胃黏膜是缺少淋巴组织的,感染Hp之后,胃 黏膜组织中有淋巴滤泡形成,进而MALT型淋巴样组织在胃内聚积,所以这种淋巴瘤是“获得性MALT”,本病无特异的临床症状,内镜下显示胃黏膜充血或糜烂,少见有肿瘤增生样改变 早期根除Hp胃MALT淋巴瘤可以缩小或消失 Hp与胃肠外疾病 一、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疾病 1994年Mendall首次报道Hp感染可能与冠心病发生有关 Hp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得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但研究结果很不一致。 近期的临床对照研究对急性心肌缺血患者进行Hp感染检测时发现,尽管没有明确的证据证明Hp感染能导致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生率增加,但可能与CagA阳性的毒力菌株感染有关。 尚缺乏多数的研究结果支持 也有部分报道Hp感染可能与脑血管疾病、偏头痛和原发雷诺现象有关,但尚缺乏强有力的证据支持。 另有零星报道Hp感染可能与心房颤动等有关,但都缺乏大规模临床试验支持 二、血液系统疾病 1、缺铁性贫血 目前认为活动Hp感染可能参与缺铁性贫血的发生,这在儿童尤为明显。同时Hp持续感染也可能导致缺铁状态。 对感染Hp的缺铁性贫血的患儿进行根除Hp治疗后的观察表明,治疗后患儿血红蛋白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贫血症状改善。对于部分感染Hp的难治贫血患者单纯进行Hp根除治疗而无需补充铁剂,其效果好于单纯补铁治疗 2、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1998年Gasbarrini首次对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8名ITP患者进行根除治疗,根除后所有患者症状获得改善。此后Veneri对43名幽门螺杆菌阳性的ITP患者进行根除治疗,其中41名患者症状改善,其中20人(48.8%)获得长期缓解。 根除治疗的效果在不同地区稍有差异,这可能与宿主因素、感染菌株有关。目前对于发病机制的研究尚少,有提示可能与细菌感染导致的交叉免疫反应有关。 3、白血病 白血病病因未明,早期病毒感染作为可能病因被反复提及。在目前尚不能肯定的病因中,有报道认为婴幼儿时期接触Hp可能导致儿童或成人阶段的白血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