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分析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分析研究 雷可可 摘要:本文对幼儿攻击性行为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表现及危害,从各方面来分析幼儿形成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和矫治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措施。 关键词:幼儿 攻击性行为 原因 矫治 有些家长常常抱怨自己的孩子(尤其是男孩子)好斗,爱和小朋友大家,甚至惹祸。在幼儿园里,老师们也有同感,总是能发现有幼儿既会拳打脚踢,又会口头攻击别人,还会抢夺别人的玩具或其他好玩的东西,让人伤透了脑筋。孩子是天真浪漫的,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感到新鲜好奇,喜欢探个究竟,而且具有想要得到的事物必须得到满足的心理,若不然就会表现出攻击性行为。这些不良的攻击性行为在幼儿期如不及时纠正,不仅阻碍幼儿正常的心理发展,而且也有可能是成年期心理障碍和社会适应不良的先兆。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作了具体剖析。 一、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表现、类型及危害。 所谓攻击性行为,又称侵犯行为,指个体采取的使他人受损失或不舒服的行为,包括殴打、侮辱和抢夺、损坏他们财物等霸道行为。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与成人有所不同。它不是因根本的利害冲突或极端的对立关系引发的,而往往是由一些日常生活小事或纠纷引起的。我国学者认为,幼儿攻击性行为是指幼儿企图损害他人或物的行为,这样的行为可以是身体上的进攻(如打、踢、咬等),言语上的攻击(如大声叫嚷、叫别人绰号、贬低他人、背后说坏话、造谣污蔑等),也可以是侵犯他人的财物(如用暴力抢走别人的东西等)。 专家认为,攻击性行为形成的关键期是婴幼儿阶段,在孩子拥有自我意识以后,就开始会出现攻击性行为,随着年龄的增加,特别是3岁以后,这种行为会显著增加,而在3——6岁达到第一个高峰,这时产生的攻击性行为可视为幼儿攻击性行为。因而,控制好这段时期幼儿的行为,可使以后攻击性行为的出现大幅度地下降,所以,这段时期的教育变得异常重要。目前,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可分为获得注意性和取乐性两种类型。所谓获得注意性攻击行为,是指幼儿对引起他人的注意建立在对别人的攻击上;如一些幼儿为了引起正在与人交谈的人的注意,就去推打自己周围的小朋友;5岁的东东(使用化名)上课时为了能使老师注意到他请他发言,就举起小手敲打旁边每一位幼儿的头,招来的结果却是同伴们的告状,老师的批评。这种行为的根源主要来自幼儿强烈的自我中心,一般发生在较小和不大会说话的幼儿身上,其语言和行为表达能力有限,于是就去推搡或争抢别人的玩具等从而使别人注意他。所谓取乐性攻击性行为,是指幼儿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对别人的攻击上;如一些幼儿看见瘸子,就模仿瘸子的姿势,还对其取笑愚弄。一些男孩子故意惹哭女孩子,以此取乐。我们班有位口吃的小朋友,每次他一讲话,有些顽皮的幼儿就会模仿他的讲话,并用言语对其进行嘲笑、伤害,以此为快乐。这种取乐性行为的根源来自于这些孩子的共感能力低,或者说这些孩子不能从他人的角度感知某种现象或体验他人的感情,而常常把自己行为的快乐建立在对他人缺陷和痛苦的攻击上,从不考虑他人的想法。 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是一种非常消极的行为,随着孩子的成长,这种行为不仅会给其自身品德的行成和被攻击者的身心发展带来危害,而且给教育者教学环境也带来很大的干扰和影响。 二、造成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 挫折是攻击性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 心理学家多拉德认为攻击性行为的起因是挫折。当一个人朝着特定目标前进时,一旦受到阻碍,就会产生挫折感,而这种挫折感在行为上就表现为对物或人产生攻击性行为。 对孩子而言,家长或教师态度和行为的不公正是挫折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教学实践中常观察到这样的现象:幼儿有玩具可玩时,没有一个幼儿会有挫折感,也就不会表现出攻击性行为,但当一部分孩子得到有趣的玩具可以尽情玩耍,而另一部分却无端被遭到禁止时,幼儿的挫折感就产生了,他们的不满情绪一下就表现出来,即使后来再给他们玩具时,他们还是怒气冲冲,同时还会拌有摔打玩具等 攻击性行为。 模仿是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必要条件。 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挫折不是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必要条件,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主要是从社会中习得的,如榜样模仿、幼儿群体间的行为学习。目前,幼儿观看得多的动画片,如《奥特曼》、《超星神》等都是内容非常暴力的电视节目。电视里的任务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就是使用攻击性行为。幼儿接触多了,只会使他们将之作为榜样模仿,并时暴力为解决人际冲突的直接有效的方法。 除此之外,幼儿群体是幼儿心理与行为形成的一个重要来源。幼儿群体中有许多不良思想的存在,如一个班里幼儿之间争当“老大”,争当“拳王”,争比力量,形成团体互帮的现象。这些不良思想如果引导不党,将促成幼儿不良心理的养成,导致攻击性行为的产生。 (三)家庭教育因素。 有研究表明,幼儿攻击性与家庭教育模式有关,高度攻击性幼儿大多数

文档评论(0)

yurixiang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