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第五章:病因与发病.ppt

  1.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基础理论讲义 第五章 病因与发病 目的要求 第一节 病 因 中医病因学说的发展 中医病因 一、六淫 六淫致病的一般特点 内生五邪 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暑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湿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湿疹 燥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火热邪气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三、内伤七情 七情致病的条件 (一)七情与脏腑气血的关系 (二)七情的致病特点 七情与气机 四、水湿痰饮、瘀血 (一)痰饮水湿 痰的致病特点 饮的分类《金匮要略》 (二) 瘀血 瘀血的致病特点 五、其它病因 第二节 发病原理 一、邪正与发病 一、邪正与发病 1、怒则气上--气逆,面红目赤,或呕血,甚则昏厥卒倒 2、喜则气缓--精神不能集中,甚则失神狂乱 3、悲则气消--心情沉重,闷闷不乐,胸闷,气短 4、恐则气下--二便失禁;男子骨痠痿厥,遗精或妇女滑胎 5、惊则气乱--惊慌失措、心悸心慌 6、思则气结--纳呆,脘腹胀满,便溏,神疲乏力,消瘦 (一)痰饮水湿 1、相同点 津液代谢内停 2、不同点 同源而异流 1、湿 弥散状态 2、水 清稀,水肿 3、饮 质地较清稀,停留于人体局部者       痰饮、悬饮、溢饮、支饮 4、痰 稠浊,可随气流行,无所不到     有形之痰 无形之痰 多见滑腻舌苔 头昏头重,精神不振 痰蒙清窍 失眠易怒;喜笑不休,癫狂 痰火扰心 神昏,痴呆神志失常,精神不振,发狂 痰迷心窍 易扰乱神明 百病多由痰作祟,怪病多痰 致病广泛,变化多端 梅核气 痰结咽喉 眩晕,昏冒,头重头胀 痰浊犯头 恶心,呕吐,胃脘痞满 痰停于胃 胸闷,心悸 痰阻于心 胸闷、咳嗽、喘促 痰阻于肺 瘰疬痰核,肢体麻木屈伸不利或半身不遂 经络筋骨 阻滞气机 阻碍气血 主要病症 水肿、身重无汗、尿少           溢饮 饮溢肌肤 胸胁胀满、咳嗽引胁作痛          悬饮 饮在胸胁 脘腹胀痛、肠鸣漉漉有声、呕吐清水痰涎   痰饮 饮在肠胃 胸闷、咳喘不能平卧、其形如肿、吐清稀痰液 支饮 饮停于肺 主要病症 部 位  瘀血? 1、气虚、气滞、血寒、血热、外伤 涩、迟、弦、结、代 脉诊 面部、口唇、爪甲青紫;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 皮下紫斑;久瘀--面色黧黑、肌肤甲错 望诊 颜色 血色紫暗,夹有血块 出血 固定不移,在体表局部青紫肿胀(外伤性) 在体内多为癥积(质硬、压痛) 肿块 多为刺痛/绞痛;部位固定不移,疼痛拒按,夜间痛甚 疼痛 舌质紫暗 舌有瘀斑 面色黧黑 口唇青紫 皮肤瘀斑瘀点 肌肤甲错 (一)饮食失宜 (二)劳逸失度 (三)外伤 (四)寄生虫 (五)先天因素 劳逸失度 过劳 饮食失宜 饮食不节 饮食不洁  饮食偏嗜 寒热、五味、肥甘 过逸 劳力过度 劳神过度 房劳过度 气血不畅,脾胃功能减弱 正邪相搏--邪正盛衰 * * 主要内容  一、中医对病因的认识方法及分类  二、六淫的概念及致病特点  三、七情的概念及七情内伤  四、痰饮、瘀血的概念、形成及致病特点  五、中医学发病原理  六、中医临床发病类型 1、掌握六淫各自的致病特点 2、掌握七情的致病特点 3、掌握痰饮、瘀血的基本概念、形成原因和致病特点 4、熟悉发病原理。 5、了解病因的其他内容 概念 中医认识病因的方法   1、询问病因    2、辨证求因   《内经》  生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其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 《金匮要略》--般疢难,不越三条,   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   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   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三因学说”   六淫--外所因   七情--内所因   饮食饥饱,叫呼伤气、金疮踒折症忤附着畏压溺--不内外因     1.六淫、疠气   2. 七情  3.饮食、劳逸、痰饮、瘀血、  结石、外伤、寄生虫、药邪、医过、先天因素 风、寒、暑、湿、燥、火--气候变化 六气太过、六气不及 非其时而有其气 气候变化过于急骤 六气 六淫 体质 1. 外感性 多从肌表、口鼻而入 2. 季节性 春风、夏暑、长夏湿、秋燥、 冬寒 3. 地区性 环境相关 4. 相兼性  5.

文档评论(0)

cindy81062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