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略论李鸿章“外须和戎”的外交政策
PAGE
1 -
略论李鸿章“外须和戎”的外交思想
略论李鸿章“外须和戎”的外交思想
【摘要】 外交活动是李鸿章政治生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外须和戎,内须自强、变法”是李鸿章的外交思想。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条件下,李鸿章理智地看待弱国外交,立足于对当时中国国情和国际局势的清醒认识。把“自强”作为外交根本之计,把“和戎”作为实现自强的一种手段,这是符合近代社会历史条件的,是近代外交的明智之举,包含着一定的爱国意识,而不能简单地斥之为“卖国”。 认识到这一点,对全面了解李鸿章,界定他在近代史中的地位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李鸿章;外交思想;外须和戎;晚清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举足轻重而又十分复杂的人物。历经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他以办团练,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起家,由于死心塌地效忠清王朝,屡被提拔,曾主管清政府军、政、外交40年,代表清政府签订了影响中国近代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进程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给国家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是晚清政坛上显赫一时的核心人物之一;他又以兴办洋务、创办江南制造总局和北洋水师而闻名于世。正因为如此,历来对他的评价众说纷纭,褒贬不一。而外交活动是李鸿章政治生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外须和戎,内须自强、变法”是李鸿章的外交思想。李鸿章以外交受重望于国际,亦以外交负重谤于国内。恰如其分地评价李鸿章的外交生涯,是评判李鸿章一生功过的一把钥匙。本文即对李鸿章“外须和戎”的外交思想作一简要评述。
一“外须和戎”思想产生形成的原因
“外须和戎”思想是李鸿章办理外交的指导思想。它的产生有其复杂而又深刻的主客观原因。
首先,基于中国当时的国力状况及其与西方列强力量对比的悬殊。早在1862年,他奉命率淮军到上海后,目睹外国军队严整,武器精良,尤其“落地开花炸弹”无坚不摧,“真神技也”《李文忠公全集·朋僚函稿》卷1,第18页。,深感西方之强盛,“实非中国所能及。”《李文忠公全集·朋僚函稿》卷3,第32、13页。 即表示对洋人要“婉言慰藉,可从则从,断不与之失和。”《李文忠公全集·朋僚函稿》卷22,第21、27页。 1870年李鸿章被清政府授为协办大学士,调任直录总督兼北洋大臣,负责京畿一带军政事务及北方数省海防、外交、通商等事务。未几,又升任首席大学士,成为清廷大政方针的最重要的决策人之一。其时,他提出:“处今时势,外须和戎”《李文忠公全集·朋僚函稿》卷22,第21、27页。的基本外交理论方针,并且坚信只有“和戎”才能力保大局,求得一个安定环境来“内须自强、以求变法”。“和戎”或称“和战”,即坚守“和约”,不轻言战争。按李鸿章的说法,“和”与“战”互为表里,“明为和局,而必阴为战备庶和可速成而经久
《李文忠公全集·朋僚函稿》卷1,第18页。
《李文忠公全集·朋僚函稿》卷3,第32、13页。
《李文忠公全集·朋僚函稿》卷22,第21、27页。
《李文忠公全集·朋僚函稿》卷22,第21、27页。
《李文忠公全集·奏稿》卷24,第11页。
1874年,李鸿章在著名的《筹议海防折》中,全面地论证了中国在变局中所面临的危险处境:“今则东西海域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往来自如,糜集于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诸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大变局。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事机器之精,工力百倍,弹炮所到,无坚不摧,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李文忠公全集·奏稿》卷24,第11页。 面临如此的变局和强敌,“中国向用之弓矛、小枪、土炮,不敌彼后门进子之来复枪;向用之帆蓬舟楫、艇船、炮划,不敌彼轮机兵船,是以受制于西人。”《李文忠公全集·奏稿》卷24,第11页。因此,“居今日而曰攘夷,曰驱除出境,固虚妄之论,即欲保和局、守疆土,亦非无具而能保守之也。”《李文忠公全集·奏稿》卷24,第11页。李鸿章完全撇开了义愤和狂言,实实在在地指出:“战守无具,不能不以和,允为御侮长策。”《李文忠公全集·奏稿》卷24,第11页。应当说李鸿章这种“外须和戎”的外交理论,从主观上说并非完全“汝求予给”,拱手听命。所希冀的是“保境庇民”、
《李文忠公全集·奏稿》卷24,第11页。
《李文忠公全集·奏稿》卷24,第11页。
《李文忠公全集·奏稿》卷24,第11页。
《李文忠公全集·奏稿》卷24,第11页。
其次,急盼中国富强,为中国实现富强创造一个和平的外部环境。19世纪中叶,李鸿章登上清朝政治舞台之际,正是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破关而入,中国社会发生剧烈变化之时,面对两次鸦片战争失败后的中国局势,李鸿章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正处在“合地球东西南朔九万里之遥,胥聚于中国,此三千年一大变局也。”《李文忠公全集·奏稿》卷19,第44、45页面临“数千年来未有之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