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十八反: 甘草反甘遂、大戟、芫花、海藻 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及 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细辛、芍药 “本草言明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 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十九畏: 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2、妊娠用药禁忌 一般对母体不利、对胎儿不利、对产程不利,对产后儿童生长发育不利的药应禁、慎用。 禁用类:毒性强、药性猛如巴豆、斑蝥、芫花、牵牛、三棱、麝香等。 慎用类:通经破血、行气破滞、辛热滑利如红花、桃仁、大黄、枳实、附子、冬葵子、薏苡仁等。 3、证候禁忌 注意寒热、虚实的不同,选用不同的药物。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4、服药时的饮食禁忌 1)病情禁忌:一般忌食生冷、辛热、油腻、腥膻、有刺激性食物;热性病忌辛辣、油腻、煎炸之品;寒病忌生冷之品;肝阳上亢忌辛热助阳之品(椒、蒜、酒);脾虚忌油炸、粘腻、不易消化之品;疮疡、皮肤病忌鱼、虾、蟹等; 2)药食禁忌:蜜反葱,鳖甲忌苋菜,甘草、黄连、桔梗、乌梅忌猪肉等。 5 用药剂量与用法 6 剂量与疗效的关系 一、四气 此外,还有一类平性药,它是指寒热偏性不明显,实际上也有偏温偏凉的不同,称其性平是相对而言的,仍未超出四性的范围。如党参、山药、甘草等。故四性从本质而言,实际上是寒热二性。 (平应入性?一直有争议,但从文献记载或临床实践来看,平性是客观存在的,故平应入性。) 一、四气 2.四气的确定及作用 (1)四气的确定 药性寒热温凉,是从药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出来的,是与所治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对应的。故药性的确定是以用药反应为依据,病证寒热为基准。 一、四气 药性的确定: 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如黄芩、板蓝根对于发热口渴、咽痛等热证有清热解毒作用,表明这两种药物具有寒性; 能够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一般属于温性或热性。如附子、干姜对于腹中冷痛、四肢厥冷、脉沉无力等寒证具有温中散寒作用,表明这两种药物具有热性。 一、四气 (2)四气的作用 寒凉药: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滋阴除蒸、泻热通便、清热利尿、清化热痰、清心开窍、凉肝熄风等作用。 温热药:具有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暖肝散结、温阳利水、温经通络、引火归原、回阳救逆等作用。 一、四气 3.四气的意义 (1)阳热证用寒凉药,阴寒证用温热药,这是临床用药的一般原则,不得违反。 《本经》提出“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 《素问·至真要大论》“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指出药性寒热与治则的关系。 (2)如果用寒凉药治寒性病,温热药治热性病,则必然会加重病情。 (3)如果当用热药而用温药,或当用寒药而用凉药,则病重药轻,不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反之,当用温药反用热药,或当用凉药反用寒药,则病轻药重,易伤阴或伤阳。 (4)至于寒热错杂之证,往往采用寒热并用。 (5)对于真寒假热之证,则当以热药治本,必要时反佐以寒药;真热假寒之证,则当以寒药治本,必要时反佐以热药。 (6)“寒无犯寒”、“热无犯热”(《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指出使用寒热药物时,还应注意季节变化对药物的影响。 二、五味 1.五味的含义 是指辛甘酸苦咸五种最基本的药味。 此外还有淡味、涩味。 由于长期以来将涩附于酸,淡附于甘,以合五行配属关系,故习称五味。 药食的滋味是通过口尝而得知的。 由于药食“入口则知味,入腹则知性”,因此古人很自然地将滋味与作用联系起来,并用滋味解释药食的作用,这就是最初的“滋味说”。 二、五味 2.五味的确定 (1)最初是依据药物的真实滋味-即口尝。 如黄连、黄柏之苦,甘草、枸杞之甘,乌梅、木瓜之酸,芒硝、海藻之咸等。 (2)后来将药物的滋味与作用相联系,并以味解释和归纳药物的作用。 因此,五味不仅仅是药物味道的真实反映,更重要的是对药物作用的高度概括。 (3)随着用药实践的发展,对药物作用的认识不断丰富,一些药物的作用很难用其滋味来解释,因而采用了以作用推定其味的方法。 二、五味 : 由于药物滋味和作用并无本质联系,两者之间并无严密的对应关系,因而从古至今,五味学说在理论上和实际运用中出现不少分歧和混乱也就在所难免了。 确定味的主要依据 药物的滋味 药物的作用 二、五味 3.五味的作用 《内经》最早归纳了五味的基本作用:“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同时还论述了过食、偏嗜五味对五脏系统的损害。 在《内经》论述的基础上,后世对五味的作用作了进一步补充发挥,综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