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文化的静态和动态.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2 群体性服饰文化纵向和横向的静态与动态 ——《服饰社会学》读书报告 201430047023 黄蓝青(新媒体) 我阅读的书是中国纺织出版社的华梅著《服饰社会学》,2005年三月第一版。 我发现,服饰社会学很大部分内容讲述的内容可以称之为服饰文化纵向和横向的静态与动态。静态地,服饰文化体现为身份的象征,在一定范围内通常是固化而稳定的。横向而言,不同的地理分布上的族群有不同的服饰文化;纵向而言,不同的社会阶层服饰文化不同。动态地,服饰文化则表现出变化。横向仍然是地理意义上的,是族群间交往交流,包括积极交往、消极交往和自然交往;而动态的纵向则不同于静态的纵向,而是时间上的演变。下面具体谈谈我看到或学到的东西以及一点看法,个人的服饰着装现象暂不考虑。 首先是在一定时空中族群内的服饰相对统一和族际间的服饰相对差异。比如,朝鲜传统日常男子服饰以白色为主,黑色镶边。这是体现于朝鲜/韩 (??/? (韓))民族的。其日常男子服,上身为斜襟系带的短上衣,下着肥大的灯笼裤;但日本传统男子和服常服为长衣,外套短外褂——羽织(はおり)。再举几个典型的例子,头戴钢盔、插红缨、披皮制胸甲、着铁甲裙、系革带、带腕饰、披红色披风、内穿红色丘尼克(TUNICA,丘尼克是一种从胸到脚踝的筒型紧身衣,形式多样)、脚着皮制凉鞋,这显然是个古罗马士兵;头戴凤翅盔、顶饰红缨、身穿战袍、外披两裆铠、有护心镜、腰围抱肚、系革带、下履膝甲、足踏战靴,可能外披对襟袄,这是明代军官的形象。笼统地说,可以当作不同民族不同服饰。但是有的民族界限是模糊的,有的民族内部差异也是很大的,有的民族部分群体和别的民族是相似的……所以我还是用“族群”或者“群体”这样的描述吧。 群内服饰相对统一和族际间服饰相对差异这一社会现象普遍存在,以致人们在进行艺术创作时也时常体现,比如手机游戏《奇迹暖暖》中的七个国家及其典型服饰风格,其中云端帝国的风格就显然以东亚地区为原型,其能体现民族特征的就已包括了汉(中原)元素、南方少数民族元素、满洲()元素、古西域元素、日本元素、朝鲜(韩)元素等。 前面说的是一些族群服饰的状况,而其原因则可能与环境有关。出于适应自然环境的,阿拉伯袍、古代所谓“胡服”都是适应自然环境和生存环境的。而礼服、常服适应的却是社会环境。 然后是社会分层与服饰等级,也有职业通用性装束(特定人群在特定时期著特定统一的服装,也许可看作群体差异的特殊形式)。职业通用性装束甚至可能是超越族际界限乃至世界通用的。古代中国的章服制度是维护等级的,例如明代文官补子的飞禽装饰: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鸂鶒、八品黄鹂、九品鹌鹑、杂职练鹊。在古代中国,穿朝服的人是官员,穿儒装的人是士子,穿裋褐的人往往是农民。而在天主教会,教宗(旧译教皇,The Pope)着白色袍,枢机主教着红色袍,总主教、主教着紫色。职业专用或通用的有龙袍、朝服(群体小,所以看其相对一致),还有吏、卒服装(群体大,在特定时空可看到广泛一致),日本式的刺客装束不难让人联想到忍者。超越族际界限的,有特定时期的骑士装束;达到世界范围的,有现代的护士装束(尽管仍有细微差别)。 这一点延伸开来,可以看到服饰事实上是——未必有等级的——一般社会角色与特定社会角色的标志。一来是性别标志,直接表现为男装女装的差别;二、三是社会地位和社会职业的标志,上面已经分别提到;四是起到标明政治集团的作用,新莽时期的一支农民起义军——“赤眉军”、清代穿着留有汉服特色的戏服且蓄发的太平军、泰国支持他信的“红衫军”和反对他信的“黄衫军”等等;五是标明信仰派系,比如在藏传佛教中,噶举派的僧人着白色僧裙和白上衣而俗称“白教”,宁玛派戴红帽而称“红教”,格鲁派戴黄色僧帽而称“黄教”;六是社会活动的标志,典型如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时穿运动服。此外,京剧用不同颜色脸谱描写不同人物性格是很有趣的一个现象。 积极的服饰交流往往令开明者欣喜。在盛唐时期,日本学习唐文化,也借鉴了中国服饰。公元701年颁布的《大宝律令》规定制衣用冠都要仿效中国,确定了着装的服制。这也是一些中国史家津津乐道之事。近几年的“哈韩”现象中,一些青少年主动吸收、追求现代韩民族的娱乐精神及其表象之一——“韩流”中的服饰,尽管国人颇有微词,但这确实表现出一种积极的交往。而消极交往往往出于强权的压力,迫于无奈。比如明末清初的“剃发易服”及此后为维护此政策的一些统治方针,将汉族男子传统服饰快速而彻底地替换,尽管也做出过让步使得汉族女子服饰替换较为缓慢。由于过激的消极政策,满洲统治者南下期间遭到比忽必烈时代更多的闻名于史书的背叛。后来,遍布于世界五大洲的殖民主义统治则造成了最普遍的消极交往形式,有的是刚性的,也有的是柔性的。殖民地人民要想通过社会流动进入更好的生活环境,往往必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book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