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时代下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防治.docx

数据时代下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防治.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骗犯罪侦查难题。由于互联网 通讯技术的发展,VOIP 网络电话,信息基站技术,任意 号码设置软件的产生使得犯罪分子进行诈骗时多呈现 非接触的特征,从而可以进行多方面的信息传递。例 如群发 QQ 或微信消息,多点进行网络电话服务或电 子邮件,使得受害人范围变得不确定。跨区、省、国作 案现象普遍发生,使得其作案过程难以侦破。诈骗得 手后,通过网络银行层层分解洗钱,追赃难度过大。网 络电信诈骗犯罪分子逐渐成公司化,组织化的特点,人 数众多,多为共同犯罪,使得抓捕变得更加困难。第 二,受害人预防的难题。电信网络诈骗屡屡得手,其一 在于犯罪分子的手段诡诈,其二在于受害人预防心理 不强。大多被害人基于幸运、利他、急性应激、服从权 威的心理,应对冒充熟人诈骗,冒称公安司法机关,冒 充彩票福利机构的等诈骗手段,极易发生认识错误而 处分财产。 [8] 第三,个人信息泄露的难题。大数据对于 个人数据的收集变得更加简易与普遍。但对个人隐私 安全威胁变得日益加剧。通过网络信息收集,犯罪分 子可以掌握受害人的基本信息,从而对应性的设置骗 局,这样具有极大迷惑作用,提高了诈骗的成功率。 《刑法修正案九》第十七条规定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 罪,但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没有一部完整的《公 民个人信息保护法》,这使法律的保护力度也略显不 足。第四,立法上的难题,对于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我国 大多数学者认为其为普通诈骗罪,而不是一种新型诈 骗犯罪类型,但实质上网络电信诈骗不仅危害到了财 产法益,也危害到了信息法益。信息法益是指,法律所 保护的人们在信息空间中,信息交流,信息创造以及相 关信息权利的法益。其行为模式较之普通的诈骗罪, 更加信息化,非接触化。为了预防与惩罚电信网络诈 骗有必要对其进行专门的刑事立法。 以上四个难题是大数据时代下电信网络诈骗案件 的代表问题,皆为基于现实的要求,以最高人民法院发 布的九例电信网络诈骗之一,海南省儋州市羊某某开 设虚假机票网站诈骗一案中为例。被告人羊某某开设 虚假的机票代购网站,当被害人接受服务时,告知其 “机械故障”,诱骗被害人至自动取款机处操作转账于 其设立的特定账户,共骗取金额的 49573 元。最终海 南省儋州市判定羊某某构成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一 年零八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四千元。 [9] 此案凸显这四 个难题,开设虚假机票网站,网络环境复杂,对其侦查 难度大。被害人没有防备的受到的诱骗而进行转账, 心理预防能力不强。开设网站获取用户个人信息,使 诈骗得以成功。其行为不仅危害财产法益,还危害信 息法益,也体现加强刑事立法的必要性,我们必须为此 四大难题进行对策研究。 三、大数据时代下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治理对策 当我们面对大数据时代下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态 势时,我们进行治理必须坚持“两种对策”,即刑事对 策与非刑事对策。刑事对策是指坚持在宽严相济的刑 事政策指导下,完善侦查机关的侦查工作机制,完善刑 事立法,构建电信网络诈骗防控中心等。非刑事对策 是指以保护被害人为中心,逐步完善个人信息立法,加 强社会教育,规范电信行业职能等。 第一,当我们应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侦查难题时。 其一,公安机关利用大数据时代下先进统计数据技术 整合犯罪数据。面对复杂的网络环境,每天有几十万 甚至上千万的电信网络诈骗信息,健全犯罪信息处理 预防机制是必要的。其二,利用多元化的侦查手段。 例如使用技术侦查,面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分子较多 使用类似公用移动通信基站的高科技设备,必须善于 利用先进的侦查设备。例如电子定位,信号跟踪等技 术侦查手段。其三,完善公安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联 动快速反应机制,与电信,金融部门建立互助体制,从 基层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开始,坚持多方联动,整合资 源,实现办理此类案件高效便捷。第二,面对受害人预 防的难题。要加强化民众对于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预 防意识,在日常生活中,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现代大 众传媒手段传播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基本知识。健 全特定场所提醒标志,例如在银行自动取款机,网络账 号注册处。加强社区居民委员会,农村村民委员会的 教育宣传职能等。第三,面对个人信息泄露的难题。 应从两方处理,首先民众必须建立保护个人信息的意 识,大数据时代,网络用户对用户信息多持模糊的态 度,在网络空间中轻信不良网络服务提供者,导致个人 信息的大量泄漏。其次,对于电信部门要加强监管与 监控。最重要是健全法律体制,加大对于公民个人信 息的立法。第四,面对立法上的难题,笔者建议应该设 立“电信网络诈骗罪”,虽然目前我国存在一些关于电 信网络诈骗的立法,但大多分散于各类法律,行政法 规,规章之中。例如,六机关联合发布《关于防范和打 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通告》中包括于 2016 年 10 月 31 日投案自首的从轻减轻政策、严格落实电话用户

文档评论(0)

gl5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