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施工工艺》-毕业设计(论文).doc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施工工艺》-毕业设计(论文).doc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施工工艺 摘要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对交通运输的要求越来越高。当前的交通建筑结构不但要求大跨度,高强度,而且在实用性上也要求美观轻巧,还要求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普通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已经不能满足要求。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在 工程中应用非常广泛,它在减轻结构自重,提高抗震、抗裂能力,充分发挥材料之强度,改善构件受力性能和扩大钢筋使用范围等方面都具有良好的效果。后张法是指先浇筑混凝土构件,浇筑时预留孔道,待构件混凝土达到规定强度后,在孔道内穿入预应力筋进行张拉并加以锚固之一种施工方法。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技术是我国近十多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它改进了通常的预应力技术。它的主要优点是张拉设备简单,便于现场施工,是生产大型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主要方法。预应力钢筋可按照设计要求,配合荷载的弯矩和剪力变化而布置成合理的曲线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土木建筑业技术水平的提高,许多新技术、新工艺已逐步应用到土木建筑施工中来。这些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不仅使得施工工艺大为简化,同时也使得许多复杂的结构难题得以解决。 本文首先对国内外预应力结构的发展历史及现状做了综述和总结,对比分析了各种预应力技术的优缺点,阐述了预应力结构的受力机理,并指出了后张法预应力结构的使用范围和特点,详细地阐述了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的施工工艺和流程,结合实际工程进行了具体的实施。同时对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关键控制过程和静载试验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模板 钢筋 混凝土 预应力施工 静载试验 绪论 1.1课题背景 预应力混凝土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迫切要求恢复战争创伤,从西欧迅速发展起来的。半个多世纪以来,从材料、工艺到土建工程,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尤其是随着部分预应力概念的逐步成熟,突破了混凝土不能受拉与开裂的约束,大大扩展了它的应用范围。预应力混凝土已成为国内外土建工程最主要的一种结构材料,而且预应力技术已扩大应用到型钢,砖,石,木等各种结构材料,并用以处理结构设计、施工中用常规技术难以解决的各种疑难。我国预应力混凝土的起步比西欧大约晚10年,但发展迅速,应用数量庞大。我国近年来在土木工程投资方面,建设规模方面均居世界前列。在混凝土工程技术,预应力技术应用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近来二三十年来,我国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发展很快,无论在桥型,跨度以及施工方法与技术方面都有突破性发展,不少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修建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城际之间联系频繁,人员流动性加速,市场的需求,客观上促进了我国城际快速铁路建设高峰期的到来。人们对交通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对交通速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提高列车的运行速度已经刻不容缓,它直接关系着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近几年,为了加快对人员的运输,我国兴建了350km/h的客运专线,它的发展将对我国的客运运输速度是一个很大的提高。客运专线对铁路的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以往的地基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要求,于是出现了预应力混凝土梁体结构,而后张法构件是靠锚具传递和保持预加应力的;先张法则是靠粘结力来传递并保持预加应力的。后张法不需要固定的台座,主要机具为锚具、千斤顶、制孔器、压浆机等,锚具不能重复使用。主要优点是张拉设备简单,便于现场施工,是生产大型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主要方法。预应力钢筋可按照设计要求,配合荷载的弯矩和剪力变化而布置成合理的曲线形。所以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适用范围相对广泛,其施工工艺在国外早已经成熟,但在国内还处于发展状况。 国内外发展状况 2.1国外预应力发展状况概述 预应力的原理应用与生产已有很悠久的历史。我国早就利用这一原理制造ⅴ木桶、木盆和车轮,但是预应力技术真正成功地应用在工程上还不到一个世纪。1886年,美国的杰克森(P.H.Jackson)取得了用钢筋对混凝土拱进行张拉以制作楼板的专利。德国的陶林(W.Dohring)于1888年取得了用加有预应力的钢丝浇入混凝土中以制作板和梁的专利。这也是采用预应力筋制作混凝土预制构件的首次创意。 奥地利的孟特尔(J..Mandl)于1896年首次提出用预加应力以抵消荷载引起的应力的概念。1900年德国的柯南(M..Koenen)进行了张拉应力为60Mpa的钢筋浇筑于混泥土中的实验,观察到混泥土的初始预压应力由于混凝土收缩而丧失的现象。1908年美国的斯坦纳(C.R.Steiner)提出两次张拉以减少预应力损失的建议并取得了专利。于混凝土硬化后再二次张拉。奥地利的恩裴格(F.EmPerger)于1923年创造了缠绕预应力钢丝以制作混凝土应力管的方法,钢丝应力为160~800Mpa。 预应力混凝土进入使用阶段与法国工程师弗累西奈(F.Freyssinet)的贡献是分不开的。他在对混凝土和钢材性能进行了大量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小红帽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