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大体关系 二、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 1、神经元 神经细胞数量:人 1011个,海兔2000多个. 神经元形态和大小的多样性:3-155um, 神经元的结构:胞体( soma)和突起(neurites)。 神经元的突起:树突(dendrite)和轴突 (axon)。 神经元分类: 据突起数目: 单极、双极、多极 据轴突长短: 高尔基I型( 轴突长)、高尔基II型 据功能:感觉、运动、中间 据作用的性质:兴奋性、抑制性 据神经元释放的递质: 胆碱能、肾上腺素 能…… 2.突触 1)、概述 1897年英国生理学家谢灵顿提出突触的概念; 西班牙神经解剖学家Cajal从形态结构的角度详细研究了神经元之间的联系,记载描述了神经终末大量分支形成的蓝状终末,奠定了突触形态学概念的基础; 突触结构的确定是20世纪50年代。 突触(synapase)的概念:一个神经元和另一个神经元之间的机能连接点。 组成:突触前、突出间隙和突触后 突触的分类: 按不同接触部位:轴-树、轴-胞、轴-轴、胞-胞、树-树等 按结构和机制:化学突触和电突触 按传递的性质 :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 2)、化学突触 化学突触通过化学物质在细胞之间传递神经信息。分为突触前、突触后和突触间隙。 特点:单向传递,神经信号通过这类突触时有明显的突触延搁存在。 突触前成分常根据不同细胞类型的连接而有不同的术语,如在神经元之间、神经元和肌肉之间等,有突触前终末、终扣、终球、曲张体。 突触前的主要结构:突触 前栅栏结构和突触小泡 突触前膜:突触前和下一个神经元接触的部分。从形态上看是指突触前的细胞质膜特别增厚的部分。 20世纪初,有人提出神经连接处可能有一种化学物质作为神经细胞之间的信使; 1950年,Fatt和Katz对神经肌肉接头终板电位的基础上提出了“量子释放”的概念; 1954和1955年,又有人发现突触小泡。 突触小泡:一般是球状,直径约40~200nm。 按内含物的电子密度不同分两类: * 清亮小泡或电子透亮小泡(30-60nm,乙酰胆碱、谷氨酸、γ-氨基丁酸、甘氨酸等) * 颗粒小泡或致密核心小泡(60-150nm、NE、5-HT、DA等)。 突触间隙:中枢10-30um,神经-肌肉接头:50-60um。电镜下:间隙内有电子致密物质,是一种含糖基的物质,作用使前膜和后膜产生物理性的连接。 突触后膜:电镜下:一层致密层。有多种特异蛋白质(受体、通道、酶)。 3)、缝隙连接(gap junction):电突触。 特征:间隙小,2nm,每一侧的膜上都由6个蛋白质亚基组成的颗粒,颗粒的中心是一个亲水性的通道。 电突触的信息传递依赖电信号的离子流,突触一侧的电位变化,直接通过动作电流的作用到达下一级神经元或靶细胞。 功能:可能使一群神经元产生同步性放电。 存在部位:胶质细胞、脑干中一些神经核。 3、 经胶质细胞(neuroglia):为神经细胞的10-50倍. 1)神经胶质细胞的类型 a. 星形胶质细胞:包裹在脑毛细血管的表面,是血-脑脊液屏障的基础 b. 少突胶质细胞:形成髓鞘 c. 小胶质细胞: 构成神经元和血管的卫星细胞 d. 室管膜细胞:衬在脑室系统及脊髓中央管上 2)功能 支持、绝缘、保护和修复作用 营养和物质代谢作用 对离子、递质的调节和免疫功能 三、神经细胞的膜电位和记录 1、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 RP) 1)概念:指神经元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2)记录方法:细胞内记录,-30~-90mV. 3)静息膜电位的形成 Bernstein 的膜假说(先存学说):k+的平衡电位(equilibrium potential) 膜假说的实验证明: 1939年,Hodgkin利用枪乌贼的巨大神经纤维测定了静息细胞两侧的电位差,测定值与根据Nernst方程计算所得的K+平衡电位接近,后来又做了改变外液K+浓度的实验。 静息膜电位产生的三个基本因素: 细胞内外离子分布不平衡; 不同离子的通透性差异; 生电性钠泵(Na+-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