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土壤侵蚀.ppt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级类型 二级类型 三级类型 四级类型 水力侵蚀 (水蚀) 面状侵蚀 (面蚀) 雨滴侵蚀(击溅) 以侵蚀量或侵蚀模数结合定性评价划分侵蚀强度 片蚀 细沟侵蚀 沟状侵蚀 (沟蚀) 浅沟侵蚀 以侵蚀模数或沟谷密度结合沟谷发育演变定性评价划分侵蚀强度 切沟侵蚀 悬沟侵蚀 冲沟侵蚀 洞穴侵蚀 (潜蚀) 水刷窝 以发育分布密度结合定性评价划分侵蚀强度 跌穴 陷穴 风力侵蚀 (风蚀) 吹蚀 悬移(漂移) 以风蚀量结合风蚀地面定性评价划分侵蚀强度 磨蚀 蠕移 跃移 重力侵蚀 泻溜 以分布密度、物质移动量或定性评价划分侵蚀强度 滑坡 浅层滑坡 中层滑坡 厚层滑坡 崩塌(滑落) 岩体崩落 土体崩落 冻融侵蚀 冻融风化 以冻融侵蚀面积占总面积比例划分侵蚀强度 冻融泥流 复合侵蚀 泥石流 泥流、泥石流、水石流 以分布密度、物质移动量、发生频率结合定性评价划分侵蚀强度 崩岗 条形、瓢形、弧形 来源:《中国水土保持》, 科学出版社, 2004, pp81. 土壤侵蚀类型的分类系统 第三节 土壤侵蚀类型与地理分布 土壤侵蚀类型 二 土壤侵蚀的相关概念 一 土壤侵蚀的地理分布 三 自然地理要素的带性规律与地域分布,导致了水土流失成因、类型及侵蚀强度等不同,使得水土流失呈现地带性规律。 掌握水土流失带性规律,是因地制宜进行水土保持工作的前提。 一、水土流失带性规律 1.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地域分异: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或自然综合体沿地表按确定的方向有规律地发生分化所引起的差异。 形成地域分异的两种基本因素:太阳辐射和地球的内能。 地域分异的两个基本规律:地带性和非地带性。 地带性:包括纬向地带性、经向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 非地带性:由地球内能作用而产生的海陆分布、地势起伏等区域性分异。 (1)纬向地带性 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或自然综合体沿纬线方向具有相似的属性和组合特征。 (2)经向地带性 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或自然综合体按经线方向由海洋向内陆变化的规律。 (3)垂直地带性 由于海拔高度的差异引起的自然景观的垂直递变规律。 2、土壤侵蚀的地理分布 (1)地表水热状况与外营力 地表水热状况不同,决定了不同性质的外营力作用及其强度。 土壤侵蚀与地表水热状况是分不开的: 高温少雨地区,风化作用以物理风化为主,风蚀严重; 高温多雨区,化学风化为主,水力侵蚀活跃; 低温少雨区,风蚀为主。 (2)侵蚀的地带性规律 有三个气候侵蚀带: 冰雪气候侵蚀带:气候特点是降雪量大于消融量,形成冰川、或融水下渗,结成冻土,以冻融侵蚀为主; 湿润气候侵蚀带:气候特点是气温较高,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多余的水渗入地下成为潜水或地下径流,未渗入地下的水形成地表径流,以水力侵蚀为主; 干旱气候侵蚀带:在地面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的地区,空气十分干燥,植被生长受到限制,风力作用极为强烈,形成风沙流破坏地表,以风力侵蚀为主。 全 国 土 壤 侵 蚀 图 湿润气候侵蚀带 干旱气候侵蚀带 冰雪气候侵蚀带 我国水土流失分布 (1) 土壤侵蚀的地带性分布 冰雪气候侵蚀带 湿润气候侵蚀带 降水量<蒸发量,温度低 ? <0℃ 极地或终年积雪的高山 ? ≈0℃ 冰川外缘和森林线以上的山地 降水量>蒸发量,温度较高 ? 年降水400-800mm 中纬度地区 ? 年降水800mm以上 低纬度地区 降水量<蒸发量 ? 年降水400-250mm ? 年降水250mm以下 降雨侵蚀地理分布简图 (N·W·Hudson) 风蚀分布简图 (N·W·Hudson) 东北黑土区Ⅰ2 西北黄土高原区Ⅰ1 北方土石山区Ⅰ3 南方红壤丘陵区Ⅰ4 西南土石山区Ⅰ5 3.我国土壤侵蚀类型分区 三北戈壁沙漠及沙地风沙区 Ⅱ1 北方冻融侵蚀区 Ⅲ1 水力侵蚀为主类型区 Ⅰ 风力侵蚀为主类型区Ⅱ 冻融侵蚀为主类型区Ⅲ 沿河环湖滨海平原风沙区 Ⅱ2 青藏高原冰川侵蚀区 Ⅲ2 一级区 二级区 三级区 Ⅰ、鄂尔多斯高原 风蚀地区 Ⅰ1、贺兰山微度风蚀区 Ⅰ2、银川河套平原轻度风蚀区 Ⅰ3、阴山南麓中度风蚀区 Ⅰ4、腾格里沙漠南缘强度风蚀区 Ⅰ5、河东沙地急强度风蚀区 Ⅰ6、毛乌素库布齐沙漠剧烈风蚀区 Ⅱ、黄土高原北部 风蚀水蚀地区 Ⅱ1、晋北盆地轻度风蚀、轻度水蚀区 Ⅱ2、青东山地盆轻度风蚀、轻度水蚀区 Ⅱ2a、大板山拉鸡山亚区 Ⅱ2b、黄湟谷地亚区 Ⅱ3、陇中宁南低上宽谷轻度风蚀中度水蚀区 Ⅱ4、陇东宁南低山丘陵微度风蚀强度水蚀区 Ⅱ4a、环县亚区 Ⅱ4b、两西亚区 Ⅱ5、晋西北缓丘中度风蚀强度水蚀区 Ⅱ6、陕北黄土丘陵中度风蚀强度水蚀区 Ⅱ6a、白于

文档评论(0)

汪汪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