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考点详细湘教版.ppt

  1. 1、本文档共6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一)农业 考点1: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形成条件 ①掌握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及农业区位的分析方法。 ②运用案例,分析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形成条件,理解农业发展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考点2: 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从农业生产对地形、土壤、水文、气候、植被、市场、交通运输等方面来分析。 【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数量和质量 劳动力 国家政策以及政府干预,例如我国的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 政策 ?冷藏保鲜技术、耕作的机械化程度 机械(科技水平) 园艺业、乳畜业等产品容易腐烂变质,需要方便快捷的交通条件 交通 ?需求量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市场 社会经济因素 影响农业的灌溉、对干旱地区的农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水源 ?是农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土壤适宜生长不同农作物。 土壤 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适合发展耕作业; 山区:耕作不便,且不宜水土保持,但适合发展林业、畜牧业等;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地域分异,农作物分布随海拔有所不同 地形 ?影响农作物的种类和耕作制度 气候(光、热、水及组合情况、气象灾害) 自然因素 对农业的影响 区位因素 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形成条件 季风水田农业 商品谷物农业 大牧场放牧业 乳蓄业 混合农业 地中海农业(园艺业) 种植园农业 典型地区分布、主要产品、主要特点、区位条件分析 主要特点包括:生产部门、生产规模、单位面积产量、商品率、机械化水平、科技水平等 考查方式: 1、以示意图、坐标图和相关资料等来考查农业的分布、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2.结合区域地形图、气候资料等考查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区位条件。 3.结合一定的背景材料,考查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世界粮食问题 4.考查考生从图表中获取信息及综合分析的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重大社会问题,体现地理学的实用性。 【例1】(2008全国卷Ⅰ)张某承包了0.5公顷耕地,种植结构变化如图1。 当地1月平均气温 3℃。完成(1)-(2)题。 (1)张某承包了的耕地可能位于 A.珠江三角洲 B.太湖平原 C.华北平原 D.松嫩平原 (2)导致种植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市场需求 B.生产经验 C.自然条件 D.国家政策 (B) (A) 【例2】(2008江苏)图14为“甲、乙两地地理位置示意图”,图15为 “甲、乙两地年内气温与降水量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甲地的气候特征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 ??有利影响: ;?? 不利影响: 。 (2)面对国际粮价上涨,请对乙地所在国提高粮食产量提出建议。 答案:(1)全年高温,作物生长期长;降水丰富,利于作物生长。 易受干旱、洪涝灾害影响 (2)发展农业技术,提高粮食单产;保护耕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兴修水利,防灾减灾 【例3】(2008天津)粮食问题引发全球广泛关注,我国高度重视粮食安全。 阅读以下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要解决a地区粮食生产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哪些措施? (2)说明b、c、d三省人均耕地数量少的共同原因。 (3)据图找出我国人均耕地数量不容乐观的三条理由。 答案:植树造林;保护湿地(保护沼泽);保持土壤肥力(增施有机肥; 秸秆还田;用养结合)。 答案:山地、丘陵比重大(平原比重小);人口密度大;非农业用地比重大。 答案:绝大多数省级行政区的人均耕地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一些省级行政区的人均耕地已经在警戒线以下;人均耕地面积呈下降趋势。 (二)工业 考点1: 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 与发展特点 ①掌握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及工业区位的分析方法。 ②运用案例,分析工业地域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考点2: 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①从工业生产对大气、水体、土壤的污染 ②从工业生产对人口、聚落、城市的分布等方面来分析 1、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有:土地、原料、动力、水源、交通、劳动力、市场、政府政策、工农业基础、环境等 增强因素:交通运输、市场、劳动力的素质、技术因素、环境 减弱因素:原料(与交通运输的发展有关)、劳动力的数量(与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有关) 主导因素的变化:(钢铁工

文档评论(0)

stonecb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