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外血肿与硬膜下血肿的鉴别精编版.ppt

硬膜外血肿与硬膜下血肿的鉴别精编版.ppt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硬膜外血肿与硬膜下血肿的鉴别 汇报人: 贵州省肿瘤医院 硬膜外血肿 01 硬膜下血肿 02 鉴别点 03 补充说明 04 目录 CONTENTS 01 硬膜外血肿 硬膜外血肿与硬膜下血肿的鉴别 硬膜外血肿 硬膜外血肿发生于硬膜外腔内,颅骨和硬脑膜之间。约占外伤性颅内血肿的25~30%左右,主要以急性发生为主,占85%左右,亚急性约占12%,慢性占3%。有时并发其他类型血肿。 硬膜外血肿与硬膜下血肿的鉴别 硬膜外血肿 多发生于头颅直接损伤部位,常为加速性头颅伤所致,经常伴有骨折(约占90%),典型临床表现为昏迷-清醒-再昏迷,多发生在伤后数小时至1~2天内。 硬膜外血肿与硬膜下血肿的鉴别 硬膜外血肿 CT表现为颅骨内板下的凸透镜形状高密度影,边界锐利,多见于颅骨骨折部位,特别是骨折线通过脑膜中动脉或静脉窦的区域。一般不可越过颅缝。 硬膜外血肿与硬膜下血肿的鉴别 硬膜外血肿 常见于青壮年,﹥60岁或﹤2岁的人群发生率较低。由于骨折损伤脑膜中动脉引致硬膜外血肿占3/4,其次是损伤静脉窦、板障静脉、导静脉而导致血肿。因此可根据骨折线通过脑膜血管和静脉窦的部位来判断血肿部位。故此,硬膜外血肿最好发部位为颞顶区,其次为额顶矢状窦旁,可单侧或双侧,多为单发,多发者少见。 硬膜外血肿与硬膜下血肿的鉴别 硬膜外血肿 头外伤后原发昏迷时间较短,再度昏迷前可有中间清醒期,可有脑组织受压症状及体征,严重者出现脑疝;有明显颅内压增高改变和生命体征表现,如头痛、恶心、呕吐,呼吸、脉搏缓慢,血压升高。同时,神经系统定位征一般较明显,如出现中枢性面瘫、失语、肢体瘫痪等。   硬膜外血肿与硬膜下血肿的鉴别 硬膜外血肿 硬膜外血肿与硬膜下血肿的鉴别 硬膜外血肿 硬膜外血肿与硬膜下血肿的鉴别 硬膜外血肿 硬膜外血肿与硬膜下血肿的鉴别 硬膜外血肿 硬膜外血肿与硬膜下血肿的鉴别 硬膜外血肿 硬膜外血肿与硬膜下血肿的鉴别 硬膜外血肿 02 硬膜下血肿 硬膜外血肿与硬膜下血肿的鉴别 硬膜下血肿 硬膜下血肿为颅内出血积聚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是常见的颅内血肿之一,占全部颅内血肿的50%~60%。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及慢性三种。  硬膜外血肿与硬膜下血肿的鉴别 硬膜下血肿 硬膜下血肿常为减速性头外伤所致,无颅骨骨折或骨折仅位于暴力部位,CT表现为颅骨内板下的多个脑叶表面广泛分布的新月形占位性病变。其多为静脉、小动脉或由大血管向上矢状窦汇入的桥静脉撕裂出血。硬膜下血肿常与脑挫裂伤同时存在。血肿好发于额颞部,居于脑凸面硬膜与蛛网膜之间,由于蛛网膜无张力,与硬脑膜结合不紧密,故血肿范围较广,形状多呈新月形或半月形,甚至可以覆盖整个大脑半球。 硬膜外血肿与硬膜下血肿的鉴别 硬膜下血肿 急性、亚急性硬膜下血肿与外伤有密切关系,症状重且迅速恶化,多数为持续性昏迷,且进行性加重,很少有中间清醒期,局灶性体征和颅压增高症状出现较早,生命体征变化明显,较早出现脑疝与去大脑僵直。慢性硬膜下血肿常在伤后3周以上出现症状。部分病人无明显外伤史,部分病例可因剧烈咳嗽,血管本身缺陷,凝血过程障碍引起。 硬膜外血肿与硬膜下血肿的鉴别 硬膜下血肿 硬膜下血肿临床表现以颅内压增高为主,如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意识障碍等。 年龄不同的硬膜下血肿病人,其临床表现可各有特点。青壮年由于血肿的压迫,使脑静脉回流发生障碍,引起脑水肿,产生颅高压症状。而老年患者,因脑萎缩颅人间隙相对增大,颅高压症状相对较轻。动脉硬化患者,容易出现神经及精神症状。  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常将轻微的头部外伤史遗忘,临床上仅以颅人高压增高为主,局限性脑功能障碍出现较晚,因此,诊断常造成一定困难,易误诊为脑肿瘤。  硬膜外血肿与硬膜下血肿的鉴别 硬膜下血肿 硬膜外血肿与硬膜下血肿的鉴别 硬膜下血肿 双侧额顶枕部硬膜下血肿 硬膜外血肿与硬膜下血肿的鉴别 硬膜下血肿 硬膜外血肿与硬膜下血肿的鉴别 硬膜下血肿 硬膜外血肿与硬膜下血肿的鉴别 硬膜下血肿 03 硬膜外血肿与硬膜下血肿鉴别点 硬膜外血肿与硬膜下血肿的鉴别 硬膜外血肿(EDH)的形成机制: 颅骨骨折(90%)致脑膜中动脉(71%-80%)或前动脉破裂出血,少数者系静脉窦或静脉破裂所致。血液聚集在硬膜外间隙形成局限性血肿,一般不超过颅缝,但可越过中线。 硬膜下血肿(SDH)的形成机制: 减速性损伤,头颅在快速运动中受阻,发生在着力点对侧称为对冲伤,约半数合并脑实质的挫裂伤。出血来源多为桥静脉或皮质小静脉。血液聚集在硬膜下间隙形成较广泛血肿,可覆盖整个大脑半球表面、扩展至半球间裂沿大脑镰分布,但不能超越中线至对侧60%。 硬膜外血肿与硬膜下血肿的鉴别 硬膜外血肿与硬膜下血肿的鉴别 硬膜外血肿与硬膜下血肿的鉴别 影像学表现不同: 硬膜外血肿:典型者为双凸透镜形,边缘整齐、锐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