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最小必要超车视距为: 折减的超车视距: S超=l1+l2+l3+l4 最小必要超车视距为: 加速 l1 超车(逆向行驶) l2 安全距离 l3 对向行驶 l4 最小必要超车视距 全超车视距 对向汽车行驶时间大致为t2的2/3 , 三、各级公路对视距的要求 1.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应满足停车视距。 2. 二、三、四级公路的视距应满足会车视距的要求,其长度应不小于停车视距的两倍。 工程特殊困难或受其它条件限制的地段,可采用停车视距,但必须采取分道行驶措施。 3. 二、三、四级公路还应在适当间隔内设置满足超车视距“一般值”的超车路段。 当地形及其它原因不得已时,超车视距长度可适当缩减,最短不应小于所列的低限值。 在二、三级公路中,宜在3min的行驶时间里,提供一次满足超车视距的超车路段。一般情况下,不小于总长度的10%~30%,并均匀布置。 第七节 平面设计要点 一、直线的运用 二、圆曲线的运用 三、缓和曲线的运用 四、平曲线最小长度 五、平面线形的组合与衔接 一、直线的运用 (一)适宜采用直线的路段1.不受地形、地物限制的平坦地区和山间的开阔地段;2.城镇及其近郊或规划方正的农耕区等以直线条为主体的地区;3.长大桥梁、隧道等结构物地段;4.路线交叉点前后;5.双车道公路供超车的路段。 (二)当采用长直线线形时1.纵坡不宜过大;2.同大半径凹形竖曲线组合为宜;3.两侧地形过于空旷时,宜采取种植不同树种或设置一定建筑物等措施;4.长直线或长下坡尽头的平曲线,除曲线半径、超高、视距等必须符合规定要求外,还必须采用设置标志、增加路面抗滑能力等安全措施;5.对较高车速的公路(v≥60km/h),其最大直线长度宜控制在70s左右时间的行程距离。 (三)最小直线长度的限制直线长度不宜过长.但也不宜过短,特别是在同向平曲线问不应设置短直线.以免产生视觉上的错觉而危及行车安全。当计算行车速度v≥60km/h时,同向曲线间的直线长度(以m计)应以不小于该公路计算行车速度(以km/h计)的6倍为宜;反向曲线间的直线长度(以m计)以不小于计算行车速度(以km/h计)的2倍为宜。 当计算行车速度v≤40km/h时,可参照上述规定执行。 绕中线旋转 抬肩、外绕中至ig 、全绕中至ic 适用于改建公路 ZH HY 绕中线旋转 抬肩、外绕中至ig 、全绕中至ic 提肩 双坡阶段 全超高阶段 旋转阶段 绕外边缘旋转 抬肩、外绕外至水平 、全绕外 至ic 适用于特殊公路 内边轴 中 轴 外边轴 设计标高 绕中间带的中心线旋转,如图a。用于窄中间带的公路。 绕中央分隔带边缘旋转,如图b。各种宽度不同中间带的公路均可。 绕各自行车道中线旋转,如图c。用于单向车道数大于四条的公路 (4)超高缓和段 从直线段的双向横坡渐变到圆曲线路段具有超高单向横坡的过渡段称为----超高缓和段。Lc设于圆曲线的两端。 为了行车舒适和利于排水,对超高缓和段长度必须加以规定。 注意: ①超高缓和段长度应采用5的倍数,并不小于10m; ②当线形设计须采用较长的回旋曲线时,横坡度由2%(或1.5%)过渡到0%路段的超高渐变率不得小于1/330。 ③超高的过渡应在回旋线全长范围内进行,但当超高渐变率过小时(为保证排水、超高渐变率不得小于1/330),而只设在该回旋线的某一区段范围之内。 (5)超高值的计算 超高缓和段上各断面处的路基外缘、内缘、中线与路基设计标高之高差hc叫-----超高值。 二、超高横坡度的确定 《公路工程技术标难》规定,当平曲线半径小于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时,必须设置超高。 三、设置超高的一般规定和要求 1.各级公路的圆曲线部分的最小超高横坡度须大于该公路直线部分的路拱横坡度,以利于排水。2.当公路通过城镇作为城市道路时,按正常设置超高有困难时,可视实际情况进行适当处理。3.在有纵坡的弯道上设置超高时,应考虑合成坡度。 四、超高缓和段 (一)超高缓和段的过渡形式 从直线上的双向路拱横坡,过渡到圆曲线上具有超高横坡度的单向坡断面,要有一个逐渐变化的区段,这一变化段称为 超高缓和段 超高缓和段的形成过程,可根据不同的旋转基线可有两种情况(无中间带和有中间带公路)共六种形式。 内边轴旋转 中轴旋转 外边轴旋转 绕中央分隔带两侧边缘分别旋转 绕中央分隔带中心旋转 绕中央分隔带两侧路面中心旋转 式中: -超高缓和段长度,(m); (二)超高缓和段长度 为了行车舒适性和排水,对超高缓和段长度必须加以规定。通常按“超高渐变率”来控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