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附件见下一页
附件1:2019年度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四川省)推荐项目汇总表
2019年度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四川省)推荐项目汇总表
序号
成果名称
主要完成单位
主要完成人
推荐等级
1
强震区特大泥石流防治工程效果评价与推广应用
四川省华地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赵松江、李德华、李胜伟、郝红兵、莫裕科、谢宇、赵峥、王勇、曹楠、刘鹏慧、刘娟、文联勇、宋长宝
一等奖
2
西南地区重大地质事件与铀成矿作用
成都理工大学、核工业二八0研究所、广西壮族自治区三〇五核地质大队
徐争启、张成江、倪师军、陈友良、宋昊、孙泽轩、程发贵、姚建、唐纯勇、王勇、李巨初
一等奖
3
压裂返排液与地层水回收利用技术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分公司
刘林、雷炜、孙勇、刘多容、杨晋斌、潘宝风、兰林、谢志、杨兵
二等奖
4
黄骅坳陷孔南地区古近纪湖盆演化与沉积体系研究
成都理工大学、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李勇、蒲秀刚、肖敦清、周立宏、韩国猛、廖前进、陈长伟、刘子藏、王锦程、赵少泽
二等奖
5
滑坡防治工程技术方法示范及指南
中国地质科学院探矿工艺研究所
石胜伟、吴宝和、吴金生、胡时友、张燕、汪彦枢、郭启锋、吴和政、韩新强、谢忠胜
二等奖
PAGE
PAGE 3
附件2:2019年度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四川省)推荐项目情况简介
项目名称:强震区特大泥石流防治工程效果评价与推广应用
主要完成单位:四川省华地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主要完成人:赵松江、李德华、李胜伟、郝红兵、莫裕科、谢宇、赵峥、王勇、曹楠、刘鹏慧、刘娟、文联勇、宋长宝
成果简介:
项目是在汶川“5·12”特大地震发生后,泥石流灾害频发的背景下开展的,从2010年开始开展资料整理,2012年立项具体开展科研工作,至2015年11月完成审查,2016年7月成果资料归档,项目历经5年时间。项目主要由四川省华地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牵头完成。
1、主要技术内容
全面调查评价汶川地震区特大泥石流活动特征,研究泥石流成灾机理模式;系统总结汶川县映秀镇红椿沟特大泥石流治理工程和绵竹市清平乡文家沟泥石流治理工程的设计与施工经验及其防灾效果,建立泥石流治理工程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体系,为四川、西藏、青海、云南等西南山区泥石流防治提供技术指导。
2、取得的主要创新成果
(1)揭示了强震区特大型泥石流爆发成灾的两种启动放大成灾机理模式。总结出了强震区特大型泥石流“多点堵溃、揭底放大、多阵叠加”和“两源分离、集中堵溃、集中放大”成灾机理模式。(2)首次在特大泥石流治理工程采用软基高坝、柔性排导槽、水砂分治关键技术并创建监测体系验证了关键工程体系效果。在国内首次采用软基高坝、柔性排导槽、水砂分治等关键创新技术,并通过对关键工程建立的监测体系,验证了关键技术防治技术是成功的,相关技术得到了广泛借鉴应用。(3)创建了从降雨—物源启动—过流—堆积—工程约束效应的全过程泥石流治理工程效果对照分析评价体系。以红椿沟和文家沟泥石流治理工程为典型试验场,建立了全面的工程防治效果运行监测网络,成功捕捉到10多次泥石流或洪水活动,获取了3个水文年的全面监测数据。(4)建立了由防治目标、工程体系、关键工程、单体工程等多因子构成的工程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指标体系。
3、授权专利情况
针对特大泥石流“软基高坝、柔性排导槽”等关键防治技术,申请并获得2项实用新型专利,分别为“泥石流拦挡坝防冲消能结构”和“软基柔性排导槽”,专利号分别为ZL2015 2 0688888.2和ZL2015 2 0688889.7。
4、技术经济指标
(1)成本指标:本项目投入研究经费共计500万元。(2)质量指标:成果经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组织专家审查获评为优秀,得分95分。(3)效益指标:项目共获得2项相关专利;2项技术成果被行业规范和指南采用;发表7篇研究论文;出版2部学术专著。建立了2处特大型泥石流防治示范基地。(4)用户满意度指标:用户满意度98%。
5.应用推广及效益情况
技术示范与推广应用于四川、西藏、青海等地震灾区50多处重特大泥石流防治工程中(特大型21处),产生了5亿元的减灾效益,推广应用工程区保护了7.5万多人口的生命安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推荐意见:
“强震区特大泥石流防治工程效果评价与推广应用”项目从2012年开展,该成果与西部各地震灾区的项目紧密结合,指导了四川、西藏、青海等广大地震灾区泥石流灾害的科学防治。该项目具有科技创新性:揭示了5·12汶川强震后特大泥石流爆发成灾规律和特大泥石流启动放大成灾机理模式;创新采用了特大泥石流治理工程软基高坝、柔性排导槽、水石分治关键技术;首次利用工程体系全流程监测数据与工程防灾减灾目标对比分析,评价了泥石流在工程约束条件下的关键节点和工程体系的治理效果,并得到广泛推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继续教育《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YMO青少年数学思维27届1-6年级全国总决赛试卷.pdf VIP
-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预习单知识要点梳理.pdf
- 2024-2025学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讲义:指数与指数函数(学生版+解析).pdf VIP
- 罗宾斯组织行为学第18版英文教学课件robbinsjudge_ob18_inppt_04.pptx
- 2024年中考英语热点阅读练习专题2 科学技术(含解析) .pdf VIP
- 质量部QC组年度工作总结暨年工作规划(PPT59页) .ppt
- WPS表格初级试题含答案.doc
- 2024年中考英语时文阅读06(科技与体育).doc VIP
- 2023年内蒙古大学公共课《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试卷A(有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