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时活页作业 达标精题导练 热点考向导悟 核心考点导析 基础知识导读 第一部分 第一章 行星地球 栏目导引 00 23.50 N 23.50 S 66.50 S 66.50 N 900 S 900N 3月21日 春分 6月22日 夏至 9月23日 秋分 12月22日 冬至 次年 3、21 驻马店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 北寒带 南寒带 北温带 南温带 热带 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影响: 若黄赤交角变大(240), 地球上热带的范围将 ? 温带范围将 ? 寒带范围将 ? 变大 变大 变小 解析:若黄赤交角变为24°,则回归线度数变为24°,极圈变为66°。 昼夜交替及 地转偏向力 汝南高中 李长岭 1.掌握昼夜更替产生的原因。 2.掌握晨昏线的判别方法 3.掌握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规律。 教学目标: 一.昼夜交替 产生昼夜 出现交替 1.原因: 地球不透明、不发光,能够反射太阳光 地球的运动(自转、公转) 昼半球 夜半球 昼半球 夜半球 2.交替周期:1个_______。 太阳日 3.界线:---- 晨昏线 晨线: 顺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入昼半球的界线 晨昏线 昏线: 顺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入夜半球的界线 晨线、昏线的判断 晨线 昏线:随地球自转,从“白天”进入“黑夜”的过渡线 晨线:随地球自转,从“黑夜”进入“白天”的过渡线 昼夜半球和晨昏线 夜半球 昼半球 晨昏圈 晨线 昏线 自转方向 昏线 晨线 晨线 昏线 同一纬度 昼夜长短相同 春分 3月21日 夏至 6月22日 秋分 9月23日 冬至 12月22日 近日点 (1月初) 远日点 (7月初) 例1.判断下列各点在晨线还是昏线上? A B C D N N 例2. 下列四图虚线表示回归线和极圈,实线表示经纬线和晨昏线,斜线阴影表示黑夜,请说出图中表示晨线或昏线的线段。 A B A B A B C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二. 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 规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 判定:以物体初始运动方向为准 地转偏向力的大小: 低纬小,高纬大,赤道为零 三角洲平原 北半球某河口三角洲形成过程 地转偏向力在气流和水流的运动中表现最明显 水流方向 泥沙堆积 生活中的地转偏向力 1.车辆和行人靠右行。 不是所有的国家或地区的车辆和行人都靠右行,但靠右行是最为合理的。如下图: A图为靠左行,北半球车辆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右偏,都偏向道路中间,更容易与对面过来的车辆相撞,发生车祸的频率会更高。 B图为靠右行,北半球车辆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右偏,都偏向路边,路边是司机开车注意力的集中点,司机会不断调整方向来保证行车安全。 2.跑道上逆时针跑行。 在跑道上跑行,人们总喜欢沿逆时针方向。如下图: ④ 1、下列河岸中,冲刷严重的是(箭头表示水流方向) ( ) ① ② ③ 南半球 北半球 北半球 南半球 A、① B、② C、③ D、④ 2.下图是某条河的剖面图,根据此图判断该河流位于 ( ) A.赤道上 B.南半球 C.北半球 D.回归线上 B C 二.晨昏线的特点: 1.晨昏圈是地球的大圆,将地球平分成昼半球和夜半球两部分。 2.晨昏线上各地,太阳高度为0°;昼半球太阳高度>0°,夜半球太阳高度<0°。 3.晨昏圈所在平面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 4.晨昏线与经纬线的关系: 与经线关系: 重合、相交 与纬线关系: 相切、相交、相离 时间、角度 5.晨昏线以15°/小时的速度自东向西移动。 思考: 夸父追日的方向是什么?看到的昼夜长短有何变化? 如果移动速度为15°/小时: 向东,则看到的昼夜将减半; 向西,如果是在昼半球上,则一直处于白昼,看到的太阳 的位置不变。 如果是在夜半球上,则一直处于黑夜。 结论: 人向东行,昼夜缩短;人向西行,昼夜变长。 例:一架飞机在某地起飞,沿水平方向以837千米/时低空匀速飞行,且飞行员看到太阳在正南方天空保持静止不动(赤道上地球自转线速度为1 670千米/时)。据此回答1~2题。 1.此时飞机飞行的方向是( ) A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