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场内高效遗传改良计划的建立与联合育种王立贤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pptxVIP

场内高效遗传改良计划的建立与联合育种王立贤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pptx

  1.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主要内容国外近20年的遗传进展场内高效遗传改良计划的建立关于联合育种与场内遗传改良国外近20年的遗传进展更为科学的猪育种技术是8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主要表现在: 测定设备、技术的发展 利用计算机进行遗传评估(BLUP) 90年代逐步发展的分子技术 1930-2009年美国养猪窝断奶仔数变化9.48头1930年为6头, 1990年7.87头,2009年9.48头1930-2009年美国母猪平均年产窝数变化1930年为1.28窝, 2009年达到2.17窝1930-2009年美国母猪平均年出栏肥猪数变化1930年7.69头, 1990年14.62头,2009年达到20.56头USDA Hogs Pigs Reports1995-2009年中国母猪年出栏育肥猪头数变化17.015.3头15.012.9头13.011.09.07.05.0959697989900010203040506070809根据农业部年度数据报告制作1930-2009年美国肥猪屠宰胴体重变化1930年约为57.03kg, 2009年91.99kg1930-2009年美国每头母猪年提供肉量变化1930-80 growth rate: 2.027%1980-07 growth rate: 2.793% 美国1930年约为318kg, 2009年约1900kg,据估算,2009年中国每头母猪年提供肉量仅1000kg左右。部分欧盟国家2005年统计的母猪生产力丹麦荷兰法国爱尔兰英国母猪年产窝数2.272.332.242.282.22母猪年断奶仔猪数/头26.124.524.223.121.5母猪年上市商品猪数/头24.323.422.421.919.4胴体重/kg80.289.990.776.676.2母猪年提供瘦肉/kg1161115712069698801996年-2007年丹麦猪产活仔数和断奶仔猪数变化13.6头11.7头1996年~2007年,产活仔数增加了2.4头,断奶仔猪数增加了1.8头数据来源:DANBRED1995年-2007年丹麦每头母猪年提供肥猪数变化25.2头1995年~2007年,每头母猪年提供肥猪数提高了4.2头数据来源:DANBRED1996年-2007年丹麦育肥猪日增重变化866克1996年~2007年,育肥猪日增重增加了106克数据来源:DANBRED1996年-2007年丹麦猪屠宰胴体重的变化82.8千克1996年~2007年,屠宰胴体重增加了7.6千克数据来源:DANBRED丹育08年繁殖性状水平丹育目标是每头母猪年生产30头断奶仔猪,08年达到的水平如下:品种窝产仔数LP5LP5进展后备母猪比例 %长白14.611.40.3156.7大白14.212.30.3248.4杜洛克9.9--70.31985-2009年加拿大母猪平均窝产仔数变化大白猪长白猪杜洛克1985年~2009年,大白猪产仔数增加了2头左右,长白猪增加了1.5头左右,杜洛克增加了0.5头左右。数据来源:CCSI 年报最近十年,猪的生产水平提高很快养殖各个环节技术的发展都发挥了作用 自动化养殖设备、新的饲养工艺遗传进展的加快是主要原因最近十年,遗传进展加快的主要原因是选择准确性和选择强度的提高性能测定技术的发展也使测定的准确性提高BLUP遗传评估技术可以利用所有相关资料,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资料积累,准确性不断提高遗传进展=选择强度×遗传变异×选择准确性世代间隔分子中有一项为零,进展就是零国外猪种繁殖性能的提高是否使用了中国猪种?目前还没有发现只存在于中国地方猪种的高繁殖基因。如果杂交,需要导入中国地方猪种比较高的血缘(25%或更高),这会造成生长速度、瘦肉率下降丹麦从1992年开始将选育重点转向繁殖性能。场内高效遗传改良计划的建立一个高效的场内遗传改良计划是整个育种体系的基础首先需要建立一个育种核心群,理论上规模越大越好要有完善、准确的性能测定,及时的遗传评估科学合理的育种核心群选留、淘汰制度。需要在影响遗传进展的四因素之间做出最优选择我们国家许多种猪场的育种群也实行每年33%的淘汰,母猪胎次分布均匀。这种育种体系平均世代间隔接近2年,年遗传进展缓慢。遗传进展是可以累积的,世代间隔短才能实现更快的积累。育种核心群的规模受到猪场规模、测定能力、种猪销售、经济等方面的限制。拥有规模比较大的扩繁场则可以相对大一些。规模一般的可以纯种群基础上建立育种核心群,将纯种母猪划分为育种群、繁殖群。 核心群最低要求:长白、大白猪的母猪数量不低于300头,杜洛克不低于100头。如:我们组建了300头基础母猪的核心群,每个月产50窝,每窝选取最好的1公、2母测定。平均每个月测定150头(50头公猪、100头母猪)每周测定结束以后,将所有核心群的猪和新测定的猪进行遗传评估,计算选择指数。根据

文档评论(0)

118zhuanqi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