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四)及答案
2007年06月08日 星期五 08:11 P.M.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楚人贻笑①
楚人贫居,读《淮南方》:得“螳螂伺蝉自鄣②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鄣,问其妻曰:“汝见我不?”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绐③云“不见”。嘿然大喜,赍④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县官受辞,自说本末,官大笑,放而不治。
『注释』①选自三国魏邯郸《笑林》。②鄣(zhāng)屏障。这里引申作“遮挡”。③绐(dài)欺骗。④赍(jī)携带。
(1)解释下列加点词。
A、楚人贫居???????????????????B、得螳螂伺蝉自鄣叶????????????
C、县官受辞???????????????????D、放而不治??????????????????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螳螂伺蝉自鄣叶,可以隐形???B、经日,乃厌倦不堪
C、赍叶入市,对面取人物???????D、县官受辞,自说本末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
(4)这则笑话对世人作了哪些告诫?
???????????????????????????????????????????????????????????????????????????
[译文]???楚国有个家贫的人,一次读《淮南方》这本书获得:“螳螂窥探蝉时用树叶遮蔽自己的身体,可以用这种方法隐蔽自己的形体”,于是就在树下仰起身子摘取树叶──就是螳螂窥伺蝉时使着隐身的那片树叶,来摘取它。这片树叶落到树底下,树下原先已经有许多落叶,不能再分辨哪片是螳螂隐身的那片树叶。楚人便扫集收取树下的好几筐树叶拿回家中,一片一片地用树叶遮蔽自己,问自己的妻子说:“你看得见我不?”妻子开始总是回答说“看得见”,整整过了一天,就厌烦疲倦得无法忍受,只得欺骗他说“看不见了”。楚人内心暗自高兴,携带着对叶进入集市,当着面拿取人家的货物。于是差役把他捆绑起来,送到了县衙门里。
(1)A、家????B、侦察、守候????C、口供????D、惩处
(2)C(对面,这里意为“当着人家的面”。)
(3)于是小吏把楚人捆绑起来,送到县府里去。
(4)读书要辨真伪,致富要走正路。
文言文专项训练〈一〉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 子食我,是逆①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 之 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注:①逆:违抗? ???②不信:不诚实,不可靠。 1。解释加点词语? ?? ?食〔? ?? ???〕长〔? ?? ?? ?〕 然〔? ?? ?? ?〕? ?皆 〔? ?? ?? ? 〕故〔? ?? ???〕遂〔? ?? ?? ?〕子〔? ?? ?? ? 〕? ? 走〔? ?? ?? ? 〕2。翻译句子? ?? ???〈1〉天帝使我长百兽〈2〉子以我为不信〈3〉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⑷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⑸今 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3。一词多义〈1〉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 ?? ? )? ? 〈2〉故遂与之行? ? (? ?? ? )〈3〉兽见 之 皆走? ?? ?? ? (? ?? ? )? ?? ?? ?? ?? ?? ?〈4〉辍耕之垄上? ? (? ?? ? )4。从这则寓言可概括出的成语 :─────────────────这个故事启示我们:────────────────────────────────────────5。从中概括出这则寓言的寓意 :─────────────────────── ────────────────────────────────────────────────────。6。请写出与这个故事意思相同或相近的成语或四字词语:──────────────────────〈二〉北人生而不识菱①者。仕②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吐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注:①菱:即菱角。 ② 仕:做官。]1。解释加点词语? ?? ?? ?啖〔? ?? ?? ?〕? ?? ?? ? 并 〔? ?? ?? ?? ? 〕? ?? ?? ?或〔? ?? ?? ?〕? ?? ?? ? 欲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