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PAGE
历史必修三(文化思想史)
唯物:物质第一性,认为世界是有物质组成的,人死了什么都没了
唯心:精神第一性,认为世界是有神创造的或是心创造的,人死了,灵魂还在。
主观:人的目的,意图,主动想去做什么。
客观: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实实在在存在的。
万物的本源(能形成万物,但又没有具体的物质形象,也是万物运行的规律、法则):道、天道、理、天理、本性、本心、如来藏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宝库
一、孔子与老子
孔子 儒家
老子 道家
研究重点
为政、仁(有等级之分)、人的行为
万物的本源,人与自然的关系
著作
六经《诗》等
《道德经》
主张
1.为政以德
2.克己复礼(恢复周礼)
3.敬鬼神而远之
4.中庸之道
5.办私塾
1.“道”是万物的本源
2.事物对立又可相互转化
3.“无为而治”(行为顺应道,不妄动)
相似
春秋时期;统国方案;历史应不断推进;反对酷刑
评价
= 1. \* GB3 ①所倡导的儒家思想被后人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 2 \* GB3 ②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 3 \* GB3 ③“仁” 有利于塑造高尚的人格,所构建的社会秩序比较稳定,长治久安。
= 1 \* GB3 ①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
= 2 \* GB3 ②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背景
经济(根本):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冲击了当时的礼法秩序;
政治:社会变革,各国争霸,急需大量人才
派别
人物和著作
主张
地位或影响
儒家
孟子
《孟子》
1.仁政,民贵君轻
2.性善说(人性本善 )
3.义利观:养浩然之气;先义后利、舍生取义(重义轻利);
1.是对孔子学说的继承和发展。
2.孟子被尊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
荀子
《荀子》
1.“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2.性恶论
3.政治思想:“以礼为主,礼法并施”
作为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唯物思想在中国哲学上具有深远影响
墨家
墨子《墨子》《鲁国》
(1)主张“兼爱”、“非攻”(政治思想)
(2)主张“尚贤”“尚同”
(3)承认上天,鬼神的存在——哲学思想 (4)提倡“尚力”、“节用”、“节葬”
(1)代表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2)战国一度成为显学,之后不被重视
道家
庄子《庄子》
(1)“齐物”(万物的本质相同)
(2)逍遥的人生态度(3)天与人“不相胜” (天人合一)
对老子思想的发展
法家
韩非与《韩非子》
(1)将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2)社会不断发展变化,反对“是古非今”。今必胜古、主张变法革新
(1)韩非的思想适应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
(2)在西汉以后的1000多年中,这种思想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兵家
《孙子兵法》
重视战争规律
意义
1、儒家学说: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2、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思想
3、法家学说:其中的变革思想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注意: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三、汉代思想的大一统
西汉初期的黄老(黄帝、老子)之学
西汉中期的大一统(儒家、阴阳家、法家的融合,儒学的新发展)
背景
汲取秦朝灭亡的教训;经济残败,百业待兴,黄老之学适应了休养生息
经济发展,为了强化中央集权、大一统的需要
内容
1.无为而治
2.“待时而动”、“因时制宜”
3、特点:兼采众家、积极无为
天人感应(君王无道则老天惩罚)
君权神授
三纲五常
大一统
施政以德为主,刑为辅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影响
西汉初年的指导思想,使汉初社会迅速恢复元气。
1.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2.确立了儒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文化;
3.限制君主的权利,使君主实行“仁政”;
4.兴办学校,有利于教育的发展。
5.实质上适应了文化专制的需要;外儒内法;披上神学的外衣
四、宋明理学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背景
①魏晋南北朝以来佛、道教广泛传播使儒学的统治地位受到冲击。
② “三教合一”的潮流,各家思想互相渗透 ③儒学志士吸收佛、道思想,探讨新儒学体系
内容
= 1 \* GB3 ①“理”是世界的本源。“气”是构成世界的材料,理在气前。“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 2 \* GB3 ②把握“理”的方法 “格物致知(通过对外部事物的考察来求理)”。
= 3 \* GB3 ③存天理,灭人欲(人性本善,恶劣的习性却使人远离的善良本性)
承认理存在,气在理前。
陆九渊: = 1 \* GB3 ①心即理也 (本心含有天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