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避震疏散设计方法的研究探索.pdfVIP

基于避震疏散设计方法的研究探索.pdf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避震疏散设计方法研究   摘要:避震疏散作为城市抗震防灾乃至城市综合防灾的重要环节,在防灾规划及各类规划的防灾部分 中尤其作为规划实施的重点内容。目前,从我国各类规划中的抗震防灾部分直至抗震专项规划,避震疏散 规划作为规划实施中最为重要而关键的一步,均是在《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提出的框架下开展的,只 是在各个方面上逐层细化规划内容。这就出现了具体规划设计中,往往出现对规范理解不透彻,简单套用 规范的情况。相对于针对内容的细化,更应该在规划设计中对抗震防灾规范的要求加以细化、深化和拓展, 提出抗震防灾设计中的实施技术指引。本文从疏散通道及疏散场所两大方面,逐层分析其主要设计要素, 包括疏散通道及场所的类型、有效率、设计方式、布局模型等,为避震疏散提供了一套操作性强、实施简 便、行之有效的设计模型及步骤,将避震疏散引入到城市设计的层面,为城市防灾规划实施落地提供了重 要途径和方法。 关键字:避震疏散场所、疏散通道、设计模型 1 前言 目前,我国的抗震防灾规划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 (1)城市总体规划层面。总规中的抗震防灾规划主要表现为城市抗震性能评价、明确 用地评价、确定抗震设防标准、标明避震疏散场所(中心避震疏散场所及固定避震疏散场所) 与各级场所要求以及抗震防灾管理等方面; (2)城市控规层面。控规中主要是对总规中抗震防灾部分内容的拓展,主要表现在对 各级避震疏散场所的细化及明确上。 (3)抗震防灾专项规划。专项规划中主要是在对城市抗震防灾能力普查的基础上,严 格依照国家《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的相关要求,做出用地评价、提出建筑加固目录与要 求、明确生命线系统布局、逐级标明避震疏散场所及通道的位置及覆盖范围(简单套用规范 画圈)等、完善抗震防灾管理体系及灾后应急体系。 可见,在这三个层面的抗震防灾规划中,避震疏散规划作为规划实施中最为重要而关键 的一步,均是在规范提出的框架下开展的,只是在各个方面上逐层细化,应该说都停留在“生 搬硬套”的层面上。这就出现了具体设计中,往往出现对规范理解不透彻,简单套用规范的 情况。相对于针对内容的细化,更应该在规划设计中对抗震防灾规范的要求加以细化、深化, 提出抗震防灾设计中的实施技术指引。 为了解决各地差异性及具体实施层面的问题,应在城市设计层面引入防灾理念。而在城 市设计层面中最为需要研究深化的就是避震疏散的相关内容,包括避震疏散场所及救援疏散 通道。 2 避震疏散的设计模型 避震疏散的目的就是在地震发生后,在复杂城市条件下,迅速而有效的将人员疏散到安 全的场所。为了实现这一目的,需完善避震疏散场所(据点)的网络化: (1)道路网的多重化 即保证通往避震疏散场所(据点)的通道留有一定的冗余度。在地震发生后,可能部分 道路受到损害无法通行,需保证迂回通道前往避震疏散场所。对于作为主要救援疏散的干线 道路,应确保其快车道、慢车道的余裕及中央分隔带,以在灾时能保证应急救援车辆专用道 为准。特别是连接中心避震疏散场所及大型防灾公园的干线救援疏散通道,应避免与一般社 会车辆交织。 (2 )用地限制 即改善避震疏散场所周边的用地类型,避免设置危险设施。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设置在 防火等级较低的老旧片区影响范围内的避震疏散场所,应加强场所周边的建筑防火化改造或 将周边用地作为防灾隔离用地。 (3 )缓冲设施带 即保证避震疏散场所及通道的安全而设置的缓冲带,包括阻燃性较好的建筑、绿化带、 空地、河流等可以有效阻隔、减小爆炸、火焰等次生灾害的缓冲带。 依照这一总目标,建立以下避震疏散的设计模型(如图 2-1 )。 图2-1 避震疏散模型 图上可见,有效地救援疏散通道和安全的避震疏散场所是构成避震疏散体系的重要环 节。为了在城市设计中把握好这两个环节,需要针对专项规范中对这两部分的要求进行拓展 和细化,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避震疏散设计指南。 3 救援疏散通道设计 在救援疏散通道的规划设计中需要解决两个问题:有道可通及有道必通。 3.1 有道可通 有路可通包含两层意思,即任何地点都有通往避震疏散场所的通道以及保证一定的冗余 度(有替代路径)。当然,此处所说的通道并不仅仅指道路,而且还包括空地、绿地、广场 等所有可供人员安全通过的用地。 在

文档评论(0)

胖鸥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