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中国近现代思想知识总结.doc

高中历史必修三中国近现代思想知识总结.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中国近现代思想 (一)西学东渐 一、开眼看世界(19世纪40年代) 1.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地主阶级抵抗派) (1)林则徐 活动:他命人译出《各国律例》,编译《四洲志》 评价: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2)魏源 编写《海国图志》,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2.内涵及目的 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以抵御外国侵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3.历史意义 (1)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使开眼看世界发展为一股社会思潮 (2)使救亡图存成为近代中国的思想主流 二、中体西用 1.背景 (1)内忧外患,危机加深——要学西方 (2)西学传播,冲击中学——怎么学 2.代表人物和主张(地主阶级洋务派)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 3.内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中学:固有制度和纲常礼教(封建伦理道德) 西学: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关系:中学为主,西学为辅 (1)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提倡“中体西用” 维护清朝的封建制度 (2)顽固派反对“西学为用”,主张原封不动地维持既有的政治文化格局;主张用传统文化抵抗外来侵略 对比洋务派与顽固派 相同:维护固有制度和纲常礼教,中学为体 不同: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顽固派坚持“祖宗之法不可变” 4.影响 (1)积极: ①将“师夷长技”思想付诸实际,开启近代化的第一步 ②冲击保守思想,促进西学传播 (2)消极: 局限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没能触及封建制度 三、早期维新思想(19世纪80年代) 1.代表人物(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 郑观应,主张与列强进行商战 王韬,认为“商富则国富” 2.思想主张 (1)政治: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 (2)经济:发展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 (3)文化:兴办学校,培养人才 四、维新思潮(19世纪90年代) 1.背景 (1)政治:甲午战败,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日益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 (3)思想:西学的传入,早期维新思想的产生 2.代表人物和思想主张 (1)康有为 活动:在广州创办万木草堂,聚徒讲学;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等著作,托古改制,传播西学 特点:把西学中的政治学说与儒家经史相融合 (2)梁启超 宣传民权思想(兴民权);主张用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 (3)谭嗣同 以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观念,批判君主专制、宗法等级制度及纲常礼教,倡导男女平等 (4)严复 借用进化论的原理,阐明变法维新的道理 3.特点 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思想。目的是借儒学的主流地位,减少改革阻力,体现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导致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妥协性 4.作用 (1)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的开展 (2)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人民的觉醒,形成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洋务派和维新派的比较 ①相同点:两派都主张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富国强兵,创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②不同点:A.政治上:洋务派维护清朝的 封建制度;维新派主张兴 民权,开议院,实行君主立宪。B.经济上:洋务派兴办官办工业,维新派鼓励发展民族工商业。C.思想文化上: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单纯学习外国的制造技艺,维新派主张不仅要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更应该学习先进的思想文化。他们的根本分歧在于向西方学什么的问题上。 (二)三民主义 五、旧三民主义 1.背景 (1)政治:民族危机的加深与救国方案的失败 (2)经济: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3)思想: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2.提出 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孙中山提出同盟会纲领,在《民报》阐发为三民主义 3.主要内容 三民主义 同盟会纲领 含义 民族主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 民权主义 建立民国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族共和国,国民一律平等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问题,平均地权,核定地价 4.实践 辛亥革命爆发,推翻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政府——中华民国。制定颁布了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5.历史意义 (1)代表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利益,反应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族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 (2)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 六、新三民主义 1.背景 (1)主观原因:辛亥革命,孙中山领导的一系列捍卫民主共和斗争的失败 (2)客观原因: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帮助 2.提出 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确立了联俄、联

文档评论(0)

文档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