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贫血性疾病病人的护理PPT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7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B 4.下列哪项可以准确反映体内储存铁的情况   A.血清铁   B.血清铁蛋白   C.血红蛋白   D.红细胞计数   E.肌红蛋白 . B 5.缺铁性贫血治疗最重要的是   A.补充铁剂   B.病因治疗   C.脾切除   D.少量输血   E.肌内注射维生素B12 . C 6.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应用铁剂治疗后,护理人员为观察疗效,最早观察的指标是   A.红细胞   B.血红蛋白   C.网织红细胞   D.血清铁浓度   E.血清铁蛋白 . 第二节 贫血性疾病病人的护理 学院:护理与健康学院 教研室:护理教研室 主讲人:张亚 《内科护理学》------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 二、巨幼细胞贫血 1.巨幼细胞贫血:指由于叶酸、维生素B12缺乏或某些影响核酸代谢药物的作用,导致细胞DNA合成障碍所引起的贫血。其中90%是叶酸和(或)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 是一种大细胞性贫血。 . 叶酸的代谢 叶酸 绿叶菜中含量最多; 吸收在十二指肠及近空肠; 叶酸在体内的活性形式是:四氢叶酸。 . 维生素B12的代谢 维生素B12 动物肝脏、鱼、肉; 与内因子结合后被回肠吸收; 肝脏有储存,可经肝肠循环再吸收。 . 病 因 叶酸缺乏 维生素B12缺乏 需求增多 摄入不足 烹饪方式原因导致叶酸丢失 消化吸收障碍 吸收障碍 利用障碍 素食、偏食 . 发生机制 四氢叶酸和维生素B12是合成DNA的重要辅酶。 血红蛋白合成不受影响,导致细胞体积变大核发育幼稚。 影响白细胞和血小板的生成 其他迅速增殖的细胞,如口腔、胃、小肠上皮细胞表现为胞体增大,产生消化道症状。 维生素B12缺乏影响脂肪酸的合成,干扰神经鞘膜的功能,出现神经系统的症状。 . 护 理 评 估 身 体 状 况 1.血液系统表现:贫血为主,可有全血细胞减少 2.消化系统表现:早期以胃肠黏膜损害表现为主。部分病人可发生口角炎、舌炎而出现局部溃烂、疼痛;舌乳头萎缩而令舌面光滑呈“镜面样舌”或舌质绛红呈“牛肉样舌”。 . 护 理 评 估 身 体 状 况 3.神经、精神系统表现 典型表现为四肢乏力,对称性远端肢麻木,触、痛觉迟钝或消失。 叶酸缺乏表现为易怒、妄想等精神症状。 维生素B12缺乏表现为抑郁、失眠、记忆力下降、谵妄妄想甚至精神错乱、人格变态等。 . 护 理 评 估 1.血象 呈大细胞性性贫血,常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 2.骨髓象 “核幼质老” 3.血清叶酸及维生素B12浓度测定 辅 助 检 查 血清维生素B12<74pmol/L,血清叶酸浓度<6.8nmol/L,和红细胞叶酸<227nmol/L,对本病均诊断有重要价值。 . 护 理 评 估 1.病因治疗是关键 2.补充叶酸:直到贫血表现完全消失 3.补充维生素B12:肌内注射,若有神经系统表现,治疗维持半年到1年。 治 疗 要 点 . 护 理 措 施 一 般 护 理 2.饮食护理 纠正不良习惯;增加营养成分 (2)巨幼细胞贫血病人:①叶酸缺乏者多吃绿叶蔬菜等;②维生素B12缺乏者多吃动物肉类等;③改善蔬菜加工方式减少叶酸丢失。 . 护 理 措 施 一 般 护 理 3.对症护理 舌炎、口腔溃疡者,进温凉软食,饭前后用漱口液漱口:四肢麻木者要注意保暖,下床活动要有人陪伴。 . 护 理 措 施 一 般 护 理 4.用药护理 严密观察,及时发现过敏反应并处理; 1-2天食欲好转;2-4天网织红细胞增加,4-6周血红蛋白恢复正常;2周内白细胞和血小板可恢复正常。 适当补充钾盐和铁剂 . A 1.诊断巨幼细胞性贫血的重要指标是   A.叶酸和维生素B12测定   B.骨髓象   C.胃液分析   D.血象   E.内因子抗体测定 . 三、再生障碍性贫血 1.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由多种原因导致造血干细胞的数量减少和(或)功能障碍引起的一类贫血。 2.临床特征 骨髓造血功能低下,进行性贫血、出血、感染和全血细胞减少 . 流行病学特点 亚洲发病率高于欧美;两个发病高峰(10~25岁、60岁) (14.7~24.0)/106 7.4/106 (4.7~13.7)/106 日本 中国 欧美 . .卫生. .管理. .卫生. .管理. 第二节 贫血性疾病病人的护理 《内科护理学》------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三 一 巨幼细胞贫血病人的护理 二 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 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的护理 . 一、缺铁性贫血 1.缺铁性贫血:是体内用来制造血红蛋白的贮存铁缺乏,造成血红蛋白合成量减少而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是贫血中最常见的类型 . 一、缺铁性贫血 2.铁的代谢 (1)铁的分布 (2)来源和吸收 (3)转运和利用 (4)贮存及排泄 功能状态铁:血红蛋

文档评论(0)

精选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