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防控PPT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2006年底以来,我国部分地区(河南、湖北、山东、安徽)相继发现一些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的感染性疾病病例。 疾病主要传播途径为蜱虫叮咬。 病原体包括人粒细胞无形体和一种新亚型布尼亚病毒 卫生部2008年印发了《人粒细胞无形体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2010年印发了《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治指南(2010版)》 * . 病原学。 新发现的病毒属于布尼亚病毒科白蛉病毒属 布尼亚病毒科病毒抵抗力弱,不耐酸、易被热、乙醚、去氧胆酸钠和常用消毒剂及紫外线照射等迅速灭活。 * . 流行病学 1. 地理分布。 河南、湖北、山东、安徽、辽宁、江苏等省发现该病病例 病例主要分布在以上省份的山区和丘陵地带的农村,呈高度散发。 2. 发病季节。 本病多发于春、夏季,不同地区可能略有差异。 3. 人群分布。 人群普遍易感,在丘陵、山地、森林等地区生活、生产的居民和劳动者以及赴该类地区户外活动的旅游者感染风险较高。 4. 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尚不确定。 目前,已从病例发现地区的蜱中分离到该病毒。 部分病例发病前有明确的蜱叮咬史。 尚未发现人传人的证据。 急性期病人血液可能有传染性。 * . 临床表现。 潜伏期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为1周~2周。 急性起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体温多在38℃以上,重者持续高热,可达40℃以上,部分病例热程可长达10天以上。 伴乏力、明显纳差、恶心、呕吐等,部分病例有头痛、肌肉酸痛、腹泻等。 查体常有颈部及腹股沟等浅表淋巴结肿大伴压痛、上腹部压痛及相对缓脉。 * . 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出现意识障碍、皮肤瘀斑、消化道出血、肺出血等,可因休克、呼吸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等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 绝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但既往有基础疾病、老年患者、出现精神神经症状、出血倾向明显、低钠血症等提示病重,预后较差。 首发症状出现后5-7天,白细胞和血小板持续性下降 * . 报告 各级医疗机构发现符合病例定义的疑似或确诊病例时,暂参照乙类传染病的报告要求于24小时内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 疑似病例的报告疾病类别应选择“其它传染病”中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对于实验室确诊病例,应当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条目下的 “人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病”进行报告或订正报告。 符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要求的,按照相应的规定进行报告。 * . 实验室检测 各级医疗机构发现疑似病例时,应当采集病人急性期血清标本,并进行实验室检测。 在标本采集、运输及实验室工作过程中,要按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做好生物安全工作。 标本采集时可进行一般性防护(穿戴口罩、手套和长袖工作服) 采集后应当将标本置于防漏容器中送检,注意不要污染容器的外表,并做好相应的消毒。 进行血清学和核酸检测时,应当在生物安全Ⅱ级及以上的实验室开展。 * . 流行病学调查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病例报告后,应当按照《流行病学调查方案》,立即组织专业人员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追溯可能的感染来源,调查传播途径及相关影响因素 出现聚集性病例时,应当及时上报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并由省级及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组织开展相关调查工作。 * . 安徽省2011-2015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 . 2011-2015年安徽省SFTS报告发病与死亡情况 年份 发病数 死亡数 发病率(/10万) 死亡率(/10万) 病死率(%) 2011 61 10 0.103 0.017 16.4 2012 59 4 0.099 0.007 6.8 2013 81 5 0.135 0.008 6.2 2014 230 5 0.381 0.008 2.2 2015 283 9 0.461 0.015 3.2 合计 714 33 0.236 0.011 4.62 * . 发病时间 * . 地区分布 地 区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合计 构成比% 合肥市 7 7 13 41 41 109 15.3 芜湖市 0 1 2 2 4 9 1.3 蚌埠市 0 0 0 0 0 0 0.0 淮南市 0 1 1 2 4 8 1.1 马鞍山 7 1 6 16 13 43 6.0 淮北市 0 0 1 0 0 1 0.1 铜陵市 1 4 1 2 0 8 1.1 安庆市 22 16 10 57 65 170 23.8 黄山市 0 0 0 5 5 10 1.4 滁州市 17 10 14 29 49 119 16.7 阜阳市 0 1 1 3 2 7 1.0 宿州市 0 0 0 1 0 1 0.1 六安市 7 8 24 60 84 183 25.6

文档评论(0)

精选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