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理学》第5章 消化与吸收.ppt

  1. 1、本文档共10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肠吸收的有利条件 ①面积保证:长5~6米+皱褶+绒毛+微绒毛→200m2; ②设备保证:酶多+转运工具+运输途径; ③时间保证:停留时间长,约3~8h; ④动力保证:绒毛伸缩具有唧筒样作用。   1. 跨细胞途径:通过上皮细胞的腔面进入上皮细胞,再通过细胞的底侧面的膜进入血液或淋巴。   2. 旁细胞途径:通过细胞间紧密连接的细胞间隙进入血液或淋巴。 三、吸收的途径与机理 (一)吸收途径 (二)吸收机理    1、被动转运:包括:过滤、渗透、弥散、易化扩散等。吸收的物质有:水、气体、小分子、Na+、k+、Cl-、HCO3-等。    2、主动转运:包括:葡萄糖、氨基酸、 Na+、k+、Cl-、Fe++、HCO3- (三)各种营养物质的吸收 小肠吸收的糖类主要是葡萄糖。瘤胃和大肠吸收的主要是VFA。 大多数动物的肠粘膜上皮的微绒毛含有双糖酶,可将双糖转变成单糖。 单糖是耗能的主动转运过程,能量来自钠泵对ATP的分解。上述过程需要钠的存在才能完成,又称为:钠偶联转运系统。 氨基酸、胆汁酸、某些维生素也通过此机制被吸收。 1.糖的吸收 2.蛋白质的吸收 蛋白质被蛋白分解酶降解成氨基酸和小肽。 游离氨基酸通过主动耗能的载体系统被吸收。 中性、碱性和酸性三种不同的载体转运氨基酸。 二肽或三肽通过肠上皮细胞上的Na+能量依赖式载体介导机制,可完整地吸收进入上皮细胞内。 新生动物在最初一段时间,可完整吸收免疫球蛋白,获得被动免疫 3.脂类的吸收 瘤胃是VFA的主要吸收部位,其吸收机制尚不明了。 脂肪的吸收:甘油一酯和长链脂肪酸,在胆盐的作用下,形成微胶囊,覆盖在上皮细胞上,借简单的扩散方式进入上皮细胞,胆盐被留下在回肠被吸收。 在上皮细胞内,脂肪酸和甘油一酯重新合成甘油三酯,以出胞的方式进入中央乳糜管,经淋巴循环进入血液。 脂肪的吸收 4、维生素的吸收 (1)水溶性维生素:以扩散方式被动吸收。维生素B12+内因子→复合物→回肠被吸收。 (2)脂溶性维生素:A、D、E、K与脂类物质吸收一样,与胆盐结合后,以扩散方式进入细胞。 5、无机盐的吸收   单价盐吸收快,多价盐吸收很慢。   (1) Na+、K+、Cl-已述。   粘膜上有与钙高度亲合的钙结合蛋白/calciumbinding protein, 参与钙的转运而促进钙的吸收。   维生素D通过1,25-二羟钙化醇促进钙结合蛋白的生成。   钙只有在水溶性时才能被吸收,pH值对其吸收影响极大。 (3)铁的吸收     (2)钙的吸收: (4)水的吸收 水是被动吸收。 溶质的渗透压是水分吸收的主要动力;肠腔内低渗、等渗易吸收。 参考文献 1. 姚泰主编. 生理学(第五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 2. 陈元方, Yanada T 主编. 胃肠肽类激素基础与临床. 北京: 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1997 3. 周吕主编. 胃肠生理学.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1 4. Greger R, Windhorst U. Comprehensive Human Physiology. Vol 2, Springer Berlin, 1996  1.胃肠道激素有哪些?它们由何种细胞分泌?有何生理作用? 2.何谓胃排空?影响胃排空的因素有哪些?  3.胃液的主要成分有哪些?它们分别由何处分泌?其生理作用是什么? 4.在生理情况下,为什么胃酸不对胃黏膜进行自身消化? 5.试述消化期胃液分泌的调节机制。 6.胰液主要成分有哪些?各有何生理作用?  7.胆汁中与消化有关的成分是什么?具有何生理作用? 问答题 2. 体液调节: (1)胃泌素?    胃酸分泌增加? (2)胰泌素释放?    胆汁分泌增加 (3)CCK?    胆囊强烈收缩?    大量胆汁排放。 (4)蛋白质分解产物、HCl、脂肪?小肠上部粘膜I细胞? 胆盐的肠肝循环 三、 小肠液的分泌 小肠内腺体:十二指肠腺(又称为波氏腺, Brunner gland)和小肠腺(Liberkuhn crypt) (一) 小肠液性质、成分和作用 碱性、pH7.6, 等渗。 消化酶:肠致活酶, 激活胰蛋白酶原 小肠上皮细胞内和刷状缘上:多种寡肽酶和肽酶, 对进入细胞的营养物质继续消化。 (二) 小肠液分泌的调节 1.神经调节:    食糜的机械和化学作用刺激小肠液分泌。 主要通过肠壁内神经丛的局部反射引起, 外来神经作用不明显。    2.体液调节: 胃泌素、胰泌素、血管活性肠肽等刺激小肠液分泌。 (三) 小肠的运动 1. 消化间期小肠运动形式 周期性

文档评论(0)

autohh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