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第十四章 免疫应答调节.ppt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概述 1. 概念 免疫应答:机体对抗原物质的反应过程。依赖体内多系统、多细胞和多分子间相互协同,共同调节其发生、发展和转归,并控制其质和量,即免疫调节。免疫调节是机体通过长期自然选择而形成的自我保护机制,其贯穿于免疫应答过程的始终,涵盖免疫细胞发育、分化、识别、活化及其效应等。 机体通过多方面、多层次的正负反馈机制控制免疫应答的强度和时限,以维持机体生理功能的平衡和稳定。 免疫调节是机体本身对免疫应答过程作出的生理性反馈。免疫系统受NS、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反过来,免疫系统也对NS、内分泌系统进行调节。 第十四章、免疫应答的调节 2. 免疫调节作用 提高机体免疫力,排除外来抗原; 减少对自身组织的损伤,终止免疫应答 (1)免疫系统的“感知”——免疫调节的前提 免疫调节是机体免疫系统对免疫应答进行“感知” (sensing)和“调节”的能力。机体通过感知而获得有关应答产物以及应答过程中自身成分改变的信息,同时,通过对所感知信息的加工处理,免疫系统进行反馈性“调节”,使之形成有利机体的适度应答,如对病原体产生排斥,而对自身抗原产生耐受。 ① 机体对抗原刺激产生应答,体内出现高滴度抗体,其后抗体含量逐渐下降,以使特异性免疫维持在适度水平; ② 若人为大幅度降低体内抗体水平,免疫系统可敏锐地感知所发生的变化,并有效启动调节机制; ③ 再次升高的抗体浓度仍逐渐下降,最终维持免疫自稳。 (2) 免疫系统感知的信息 ① 免疫分子的“量变与质变” 免疫系统感知的信息,主要涉及“质”与“量” 的改变。 抗原剂量:免疫系统可敏锐地感知抗原剂量的差异,抗原浓度过高或过低,均不能诱导抗体产生,而出现所谓“低带耐受”和“高带耐受”。 抗体水平:实验有力证明机体可感知抗体水平变化并据此进行调节。此外,独特型--抗独特抗体网络的调节,也源于机体感知抗体(Ab1)浓度超过阈值,从而启动调节机制。 抗原与抗体浓度比例:抗原/抗体比例不同,导致所形成的免疫复合物(IC)分子量各异,由此决定IC在体内转归,并参与不同免疫病理疾病过程的发生。 ② 免疫细胞克隆的“量变” 免疫系统也可感知因抗原刺激而扩增的特异性细胞克隆,并通过不同机制使已经发生偏移的克隆库或BCR/TCR受体库回复到稳定的平衡状态。 T细胞应答中,免疫系统感知抗原特异性T细胞克隆扩增,通过启动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而维持免疫自稳; 免疫应答过程中,某一(或数个)细胞克隆扩增一旦超过阈值,即启动独特型一抗独特型细胞网络的级联反应,以控制表达特异性TCR或BCR的细胞克隆的数量和功能。 ③ 配体与受体间亲和力 免疫系统可感知亲和力差异而调节应答。 TCR与配体的亲和力:T细胞在胸腺发育过程中,TCR与基质细胞MHC(或p-MHC)结合的亲和力过强或过弱,均可导致胸腺细胞凋亡,此即阳性或阴性选择。 BCR与配体的亲和力:往外周淋巴器官生发中心内,BCR与抗原的亲和力决定相应B细胞的存活和成熟。 IgE与FceR的亲和力:IgE与高亲和力FceRI结合,是介导I型超敏反应的主要机制。 共信号分子与配体的亲和力:共抑制分子CTLA-4和共刺激分子CD28的配体均为B7分子。激活的T细胞逐渐高表达CTLA-4,后者与B7的亲和力远高于CD28,从而对激活的T细胞发挥负调节作用。 (3)负调节机制的主导作用 ①负调节是维持免疫自稳的关键 维持自身耐受:机体对自身抗原产生耐受是维持内环境稳定的重要机制,而负调节在建立、维持中枢和外周的自身耐受中发挥关键作用。 维持适度的免疫应答:针对任何抗原刺激,正常机体必然调动所有潜能产省应答并发动攻击,但过强的应答可导致免疫失衡,甚争对自身组织造成损害。因此,机体适时启动负调节机制,以恢复免疫自稳。 ② 体内主要的负调节机制 免疫效应分子的代谢:补体激活所产生的活性片段均不稳定,可通过失活和代谢而被清除;细胞因子的半衰期均较短;体液免疫应答所产生的抗体,可通过形成免疫复合物、体内降解等机制而被清除。 调节蛋白的作用:补体系统包括多种可溶性和跨膜型调节蛋白,其中绝大多数发挥负调节作用,可在不同环节抑制补体激活,或使补体活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