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8.3 高浓度气体吸收 8.3.1 高浓度气体吸收的特点 (1) qnG 、qnL沿塔高变化较大; (2) 吸收过程中液相有明显升温,为非等温吸收; (3) 传质系数不是常数 (与浓度、流动状态有关); 由塔底至塔顶逐渐减小。 惰性气体 qnGB=const 纯吸收剂qnLs =const 液相升温影响气、液平衡关系。 计算依据: 物料衡算式、 相平衡关系、 传质速率式。 热量衡算式、 8.3.2 高浓度气体吸收的计算 (1)高浓度气体吸收的操作线方程 E B y1 A x y 高浓度气体吸收图示 y2 x1 x2 h 物料衡算时,以 qnGB和qnLS 表示气、液相流量。 (2)高浓度吸收过程的相平衡关系 简化处理:忽略气体升温和热损失,假定释放热全部用于液体升温,分段求取x ~ t关系,再求ye。 —— 操作线方程 y1 y2 x1 x2 t1 t2 y4 y3 x3 x4 t3 t4 E1 E2 E3 E4 实际平衡线 O 等温平衡线 非等温过程的气液相平衡 (3) 填料层高度的计算 方法:物料衡算式与传质速率式联立,图解(或数值)积分求解。 ① 计算通用方程 对dh微元塔高进行物料衡算得: 所以 同理: ② 填料层高度的简化计算 工程实践表明, ,且其沿塔高变化不大,可以 视为常数,所以有: 若以算术平均浓度代替对数平均浓度,则有: 对于在气膜控制过程条件下的高浓度气体吸收过程,则有: 所以,在气膜控制条件下,可以利用近似梯级法求解传质单元数。 8.4 多组分吸收过程 多组分吸收:气体混合物中,有两个以上的组份被吸收剂吸收。 如 洗油吸收焦炉煤气中的苯、甲苯、二甲苯。 8.4.1 多组分吸收的特点 平衡关系: 操作线: 特点:组份间相互影响,相平衡关系较为复杂,传递性质复杂。若低浓度气体吸收,各组份在液相的溶解度关系均符合亨利定律,则 : 7.6.2 多组分吸收的计算 ◆ 按关键组分的吸收要求,应用单组分吸收过程计算N(或NOG); ◆ 各非关键组分按操作型计算。 ◆ 按分离要求选定关键组分; A C B yA1 yA2 yB1 yB2 yC1 yC2 y x 多组分的相平衡曲线和操作线 8.5 化学吸收 化学吸收:溶质A被吸收剂吸收后,能与其中活性组分B发生化学 反应的操作。 如 用NaOH水溶液吸收CO2 ● 同一溶质分压,溶解度↑→吸收容量↑; ● 相同吸收剂用量,吸收过程推动力↑。 增强因子: 8.5.1 化学吸收的特点 特点: ● 气相侧的传递过程与物理吸收完全相同; 说明:增强因子的大小与具体的化学反应类型有关。 一般情况下, E 1。 增强因子随化学反应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对于极慢的化学反应增强因子近似为1。 8.5.2 化学吸收的计算 (1)反应在气液相界面上进行 吸收过程的计算可以按照气膜控制的物理吸收过程计算。 液相主体 气相主体 pAi cFi p或c 液膜 气膜 距离 z 界面反应示意图 pA cBL cBi cFL 界面 (2)反应发生在液膜内 液相主体 气相主体 pAi cAi p或c 距离 z 化学反应发生在液膜内的吸收过程 pA cBL cF 相界面 反应面 zR δG δL 8.6 解吸操作 解吸(脱吸):使溶解了的溶质释放出来的操作; 7.8.1 气提(载气)解吸法 (1) 气提载气 目的: 得到较纯净的溶质,回收溶剂。 实质:气体吸收的逆过程。 ● 惰性气体气提 如空气、氮气、CO2; ● 水蒸气作载气; ● 吸收剂蒸汽作载气。 (2)气提解吸过程的分析计算 原理与吸收相同,只是推动力变负号。 一般问题:已知 L、x1、x2 及 y2, 确定 G、h。 ① 载气用量确定 说明:操作线位于平衡线下方。 全塔物料衡算: 操作线方程: x2 y1 y2 ye=mx x1 y2e 气体解吸过程示意 A A’ B 通常取: ② 填料层高度的计算 传质单元高度计算与吸收过程相同; 传质单元数的计算可以采用平均推动力法和吸收因子法。 平衡关系符合亨利定律,且操作线为直线时: 解吸所需理论板数为: 说明: 解吸因子取值范围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感恩父母_感恩老师.ppt VIP
- 病例分享模板课件.ppt VIP
- 立体构成 课件完整版.pptx
- 晟欣SFR系列标准型软起动器使用手册2017.pdf
- 2022年昆明空港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招聘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 2023云南昆明空港投资开发集团招聘7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共500题)含答案详解.docx
- 第5课+隋唐时期的民族交往与交融+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24)七年级历史下册 (1).pptx VIP
- 教学课件 社会工作概论(第三版)李迎生.ppt
- 建筑结构抗震 (15).pdf VIP
- (2025春新改)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隋唐时期的民族交往与交融》PPT课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