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 第7章  古代汉语的判断句.pptVIP

古代汉语 第7章  古代汉语的判断句.ppt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七章 古代汉语的判断句 一、古今汉语判断句的差异 二、古汉语判断句的形式 三、古汉语判断句中“是”的词性与作用 四、古汉语判断句中“为”、“维(惟)”、“乃”、“即”的词性与作用 五、古汉语判断句的活用问题 一、古今汉语判断句的差异 现代汉语的判断句一般由判断词“是”构成,“是”用于联系判断句的主语与谓语,并帮表示判断。 古汉语的判断句则不用判断词“是”,而是将判断句的主语与谓语直接联系在一起,靠判断句主语与谓语的语义关系进行判断。有时在主语后加代词“者”,复指主语,引出谓语。在谓语后加语气词“也”,表达判断语气,帮助判断。 现代汉语判断句的否定用“不”,古汉语判断句的否定用“非”。 返回 二、古汉语判断句的形式 1、? 无“者”、“也”句:这是古汉语判断句的最基 本形式,句中既不出现“者”,也不出现“也”,仅靠主语与谓语的语义关系进行判断。如: 荀卿,赵人。(《史记·孟轲荀卿列传》) 夫鲁,齐晋之唇也。(《左传·哀公八年》) 2、有“者”句:即在判断句主语的后面加代词“者”,复指主语,引出谓语。如: 陈轸者,游说之士。(《史记·张仪列传》) 兵者,不祥之器。(《老子》) 三、古汉语判断句中“是”的词性与作用 古汉语判断句中的“是”是指示代词,常用来作判断句的主语。如: 是社稷之臣也。(《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是何也? “是”同“此”。如: 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墨子·非攻上》) 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此何故也?(《墨子·非攻上》) 四、古汉语判断句中“为”、“维(惟)”、“乃”、“即”的词性与作用 先秦时期,古汉语中尚无专职的判断词。“为”、“维(惟)”、“乃”、“即”等经常出现在判断句中,但都不是专职的判断词。阐述如下: 五、古汉语判断句的活用问题 古今汉语中,都有一些句子采用判断句的形式,但其主语与谓语之间并不是一般的判断关系,而是其他关系,我们称之为“判断句的活用”。 判断句活用所表达的内容很多,如: 1、表达比喻内容 这种判断句实际上是一种比喻。如: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荀子·王制》) 曹公,豺虎也。(《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七》) * 3、有“也”句:即在判断句谓语的后面加语气词“也”,帮助进行判断。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十分常见。如: 张骞,汉中人也。(《汉书·张骞传》) 王,人君也。(《战国策·齐策四》) 4、有“者”、“也”句:即在判断句主语的后面加代词“者”,复指主语,引出谓语。在判断句谓语的后面加语气词“也”,帮助进行判断。这是古汉语判断句的最完美形式。如: 陈胜者,阳城人也。(《史记·陈涉世家》) 南冥者,天池也。(《庄子·逍遥游》) 返回 可见,“是”在古汉语判断句中作主语,常是复指上文出现了的内容。 再如: 国平养儒侠,难至用介士,所利非所用,所用非所利,是故服事者简其业,而游学者日众。是世之所以乱也。(《韩非子·五蠹》) 古汉语判断句中的这种复指代词“是”,后来演变为判断词“是”,演变的原因是这种复指代词“是”,具有判断意味。如: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论语·里仁》) “是”作判断词来用,汉代的时候就有了。如: 此必是豫让也。(《史记·刺客列传》) 余是所嫁妇人之父也。(《论衡·死伪》) 1972年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中出土的帛书彗星图,说明“是”在当时既用作代词,也用为判断词。如: 是是帚慧。 是是苦慧。 返回 1、为 “为”是一个普通的动词,有“作为”、“成为”、“算是”等含义,不是判断词。如: 木直中绳,揉以为轮。(《荀子·劝学》) 晋为盟主,诸侯或相侵也,则讨之。(《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即使用在判断句中,可以按现代汉语中的“是”去理解,也是普通动词在判断句中的运用,不能算是判断词。如: 余为伯鲦,余而祖也。(《左传·宣公三年》) 桀溺曰:“自为谁?”曰:“为仲由。”(《论语·微子》) 2、维(惟) “维(惟)”在上古汉语中经常出现在判断句的主语与谓语之间,很像是判断词,但实际上它是放在句子中间的语气词,起的是引出谓语的作用。如: 尔惟旧人。(《尚书·大诰》) 这种

文档评论(0)

today-is-pqsczlx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