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对抗在新型病毒感染初期的应用.docVIP

微生物对抗在新型病毒感染初期的应用.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微生物对抗在新型病毒感染初期的应用 摘要: [目的] 在病毒性传染病暴发初期用于病毒的防治,把病毒的流行扼杀在萌芽状态。 [方法] 设计了一种微生物群体对抗机制。让人体引入相应优势微生物,并通过体内发酵机制配合肠道菌群发酵产生内源性干扰素,阻断病毒繁殖系统,增强免疫力以抑制各种病源微生物。 [结果] 入侵微生物被消灭或形成新的微生态平衡,不再有临床表现。 [局限] 优势微生物种群产生不同的内源性干扰素抑制病毒不断变异的应变机制及过程尚无法证实。 [结论] 由于微生物对抗机制和过程是动态的,微生物种群整体意志同样遵循趋利避害的自然竞争法则,在遗传编码中总是能作出有利于自己的改变(或妥协或突变),最终形成更大的规模的种群平衡状态,该理论可用于此次新冠病毒的防治。 关键词:新型病毒 微生物群体意志 微生物对抗 微生态平衡 新型冠状病毒 分类号:Q93 R1 ? 一、前言 从地球诞生生命开始,病毒就一直存在着,并且在不断地变异和进化。病毒本身不是一个完整的细胞,所以,现在所有的药物都不能直接杀死病毒,而是通过从病毒感染细胞的吸附、穿入及脱衣壳、病毒核酸复制、装配与释放等不同环节设计不同药物阻止病毒的复制。在过去的50-80年中,治疗细菌性感染的药物研究取得了极大的进展,而抗病毒药物的研究进程则明显落后。到目前为止,人类并没有完全找到杀灭病毒的有效方法,或是发明专一性抗病毒药物,大部份是人体自身的免疫力在起作用,更不要说外界因素引起的病毒变异了。 回顾2003年的“非典病毒SARS-CoV”也是一种冠状病毒,到疫情完全结束也没有发现或发明有针对性的特效药物和疫苗,而疫情的控制还是靠阻断病毒传播途径来进行。感染病患愈痊是靠大剂量的抗生素、激素,最终留下了很大的后遗症。 2019年12月起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到目前为止已在全球蔓延,已造成数百万人的感染,目前为止仍然没有确切有效的药物和疫苗。但是,我们人体在感染病毒后却可以自产一种抗病毒物质——干扰素(IFN)。干扰素是一种广谱抗病毒剂,并不直接杀伤或抑制病毒,而主要是通过细胞表面受体作用使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从而抑制病毒的复制,同时还可增强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活力,从而起到免疫调节作用,并增强抗病毒能力。 不同类型干扰素的主要有两点区别:①产生干扰素的细胞种类不同,②不同干扰素的用途不同、功能特点不同分为三种。INF-α可用于流感病毒引起的感冒、乳头瘤病毒引起的肿瘤、疱疹病毒、乙肝和丙肝病毒感染的治疗。INF-β 主要用于多发硬化性疾病的治疗。INF-γ在我国主要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异位性皮炎和尖锐湿疣。 在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1]中,INF-α也在推荐药物之列,采用雾化吸入给药。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细胞因子风暴,严重破坏肺的换气功能,在肺部CT上表现为大片白色,即“白肺”,患者会呼吸衰竭,直至缺氧死亡,这是此次危重症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中血液净化治疗、用托珠单抗进行的免疫治疗、用糖皮质激素进行的免疫抑制治疗都是为了减轻炎症风暴,没有从防止炎症风暴方面给出解决方案。 现在使用的外源干扰素、抗生素等大多都是发酵的代谢产物,其抗病毒机理和官能团都是固定的,不能适应病毒不停变异进化的结果。现在所公布的药品和医疗方案,大多数都只有体外抗毒效果。要知道,体内抗毒和体外抗毒完全是两个概念。 在大多数抗病毒治疗中,用基因工程菌(大肠杆菌、酵母菌、假单胞杆菌)生产的干扰素并不直接杀灭病毒,而是通过诱导细胞合成抗病毒蛋白(AVP)发挥效应,降解病毒mRNA或是抑制病毒多肽链的合成,使病毒的复制终止。但外源性干扰素容易让人产生干扰素中和性抗体[2],这时,干扰素的抗病毒效果就会下降,就需要换另一种亚型的干扰素。最理想的办法当然是用人体自身产生的内源性干扰素来抑制病毒。 人们在引入外源性药物时,往往注重于“术”,而忽视了“道”!现代医学往往注重于病源微生物的变异,毒理、药理,药代动力学,基因测序,一直跟在病毒后面跑!已经有100多种异源蛋白(干扰素、白介素等)通过大肠杆菌基因工程菌实现了产业化,但还是不能适应层出不穷的各种新型病毒及其变体。实际上,人类进化为地球上最高智慧的生命体,其身体早已构成一套完整的自适应的精密的系统,能自我调节和趋利避害。 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系、公共卫生学院微生物与感染学系教授刘星吟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指出: 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肠道微生态体系对远端器官如大脑、肺肝等都有着重要影响,其中肠肺轴越来越受到关注。肠道微生态体系能通过肠-肺轴参与调控肺部多种疾病,包括病毒性肺炎、哮喘、肺结核、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该研究已开始初

文档评论(0)

randnam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