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电影贴片广告企划案
电影随片广告是什么 提及电影贴片广告看来是件新鲜事,对电视台在节目中随意插播广告“深恶痛绝”的观众现在到电影院看中影大片恐怕也要得有一番“心里准备”,因为,在欣赏影片之前您得先享受3-5分钟的随片广告。大片随片广告的放映形式是,先播放5至10个随片广告,将近一五0秒左右,然后正式开映。首部“搭卖”随片广告的中影大片已经在2001年5月上演。 电影随片广告:先行企业 2001年中影公司委托上海天龙国际广告公司推出了2001年十部大片的随片广告竞标,即将大片的随片广告、影片形象使用权和其他的一些电影相关产品在社会范围内公开 招标。其中中标的就有 肯德基.飘影洗发水等企业和产品。 电影随片广告的历史 电影随片广告的形式其实一直存在。早在十多年前,电影院在播放影片之前都会先放一段 “禁止吸烟”、“不要大声喧哗”等幻灯片,那就是随片广告的雏形。1994年起,随着中影公司开始引进国外大片,随片广告出现商业化。杭州早在放映《真实的谎言》时,就以有随片的商业广告出现。但以前都是由电影公司及影院自己拉广告,并没有一个 统一的制作和放映标准,广告的质量也无从保证。 中影的“10部大片随片广告竞标”,不仅是推出了一个完整的广告产品,更是想以此作为后电影开发的一个启动器。据悉,中影公司此举是借鉴了西方后电影开发的 经验:票房一般只占一部电影全部收入的1/3其余来自版权转让和后电影产品。相比之下,我国对电影的关注大多集中在放映本身,仅靠票房收入来回本,经营方式单一。于是,就诞生了电影随片广告这种广告形式。 电影随片广告多少人会看: 相对于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电影可谓是新兴媒体,尽管它的出现要早于电视。但是,如今电影票房的不景气成了全国的通病,除了大片还勉强凑合之外,进电影院的人是少之又少。把广告搬到电影院播放,会有人看吗? 据了解,中影大片一般在全国城市800-1000家影院放映,观众人次平均在600万左右,观众最多的《泰坦尼克号》更是达到了1728万人次,而且每部影片的放映期长达70-80天。这组令人目眩的数字似乎令电影公司、广告公司及商家信心倍增。 在我省最早也是独家 代理电影随片广告的韵升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逗号企划讲;电影院里播放的广告其传播的到达率是100%,观众进了黑黑的电影院,面对银幕他是没得选择的。放什么就得看什么,这和电视不一样。但是关键问题是电影本身要有卖点,随片广告是依托电影顺带传播出去的。好的一则广告片带来信息之外,还有视觉、听觉上的无限享受。 电影随片广告市场为什么有这么大 据北京新影联公司介绍,中国电影1993年走向市场化,该年北京全年总票房为3000万,1995年开始进口“大片”,当年北京总票房达到9000万,至1998年,此数目已升至1.3亿。从北京电影市场改革到进口外国“大片”的短短两年时间票房增长两倍,从1995年-1998年引进“大片”的四年中,北京市票房以每年至少增长1000万的速度年年递增。而进口“大片”的市场份额自始至终占据着票房年总收入的50%-60%,据预测,如果进口“大片”每年增至20部以上,占有票房比例将升至70%-80%,进口“大片”的魅力几乎不可阻挡。从这样的描述中我们看出,在一定时期内,精彩刺激的进口“大片”仍将是观众消费的主流,而这些观众的最大特色是受过良好教育并拥有相当的可支配所得的人群。 另一个问题,观众能接受电影像电视一样成为广告的载体吗?毕竟电影不是电视,不喜欢看你可以换台,在黑着灯的影院里,你不喜欢基本上也不方便离开。笔者先把这个问题问了一下身边的朋友,统计结果如下:5个人无所谓,2个人觉得其实有些随片广告还挺好看的,2个人说如果广告能使票价更低是很乐意接受的,1个人反对,因为自己花钱是为了看电影不是看广告(她是个律师)。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结果,也许“大片”广告的合理性也将很快成为媒体关注的话题之一。 公众对电影随片广告的看法 我们曾经对一些领域的人士进行调查,来进一步了解观众对电影贴片广告的态度。这些不同行业的观众,不仅谈了对贴片广告的看法,而且还就自己工作的领域谈了电影贴片广告的市场价值与前景。 一位国外著名IT公司的市场总监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显得比较审慎,他认为,“大片” 招标随片广告确实是件新鲜事,而“大片”本身也的确具有这样的 品牌效应。在黑着灯的影院里放映广告,广告的听觉和视觉效果肯定非常好,到达率应该比较高。但他对广告的覆盖面表示了怀疑。他认为,相对于电视来说,“大片”的覆盖面还是比较窄。而现在的某些 通讯产品其实是比较普及的,要求广告载体的覆盖面越广越好。 一家大型门户网站的市场部经理对“大片”随片广告这种新的载体产生了浓厚的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