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外的茶文化
中国茶文化以其特有的魅力向周边乃至世界辐射,对世界茶文化
影响深远。茶叶和饮茶习惯从5 世纪起开始传播到国外,17 世纪起
传遍全球,逐步发展成世界性茶文化。英语的“茶”字(tea) ,发音来自福
建方言(ti) ;而土耳其人的“茶”字(cay) 发音则源自中国北方方言。开始
人们只喝“绿茶”,即茶树的叶子。“红茶”(black tea) 是一种欧美人喜欢
的黑茶,据说是唐代的陆羽发明的。[11 ] (p319 - 320) 中国茶禅文化传入
日本,于是有了日本“茶道”;传入英国,产生“午后茶”;传入欧美,出现“基督
禅”。十六世纪欧洲天主教传教士葡萄牙神父克鲁士从中国返回欧洲
后,介绍中国茶的饮用可以治病。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法国传教士
特莱康等也相继学得中国的饮茶习俗,向欧洲广为传播。荷兰是欧洲
最早饮茶的国家之一,并称茶叶为“百草”(治百病的药) ,茶成为中国对世
界所作的一项重要贡献。
一、日本茶道
“茶道”( Tea Ceremony) 是日本文化的代表与结晶,它起源于16
世纪。富商千利休(1522 - 1591) 集茶道各流派之大成,把饮茶习惯与
禅宗教义相结合,发展成茶道。按其教义,茶道乃终生修养之道。千利
休曾用“和、敬、清、寂”四个字来概括“茶道”精神。“和”,就是人们相
互友好,彼此合作,保持和平;“敬”,指尊敬老人和爱护晚辈;“清”,即清洁清,
静,不仅眼前之物要清洁,而且心灵要清净;“寂”,就是达到茶道的最高审
1
美境界:幽闲。“和、敬 、清、寂”为日本茶道的理念,是从佛教的茶礼中
演化出来的。日本茶道崇尚的“和、敬 、清、寂”是沿袭宋徽宗 《大观
茶记》提出的“清、和、淡、静”。《大观茶记》以“清和淡静”为品茶
的境地。“清和淡静”与日本茶道的“和敬清寂”相比,崇尚“清和”,两者相
同;不同之处是日本茶道的“敬寂”,反映了日本人的道德观念和审美意识。
而 《大观茶记》的“淡静”,即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符合中华文化的传统
精神。[12 ]可以说, 日本的茶道是在中国茶文化的基础上融和了日本自
己的民族精神发展起来的。
中国茶文化从奈良时代(710 - 794) 开始传播到日本,当时是将茶
作为药品使用。公元805 年日本僧人最澄、空海留学唐朝,将茶籽和
饮茶习惯带回日本。日本嵯峨天皇815 年6 月命令畿内、近江(滋
贺) 、丹波(京都) 、播磨(兵库) 等地种茶,发展茶文化。日本入宋僧
人荣西大力提倡禅宗,是日本禅宗的始祖。他撰写了《吃茶养生记》
(1211 年) ,推广饮茶风尚,其目的是为了给日本人提供防治疾病、养生
延年的知识。他认为中国医学理论有五味入五脏,而日本人的饮食习
惯大多只有酸、甘、辛、咸四味,缺苦味。苦入心,心为五脏之主,缺苦
味则心有所伤。茶味苦,故为养生之仙丹,延年之妙药。
茶道强调严格的程序和规范。根据举行时间,一般分为4 种茶道:
朝茶(上午7 时) 、饭后茶(上午8 时) 、清昼茶(中午12 点) 和夜话
茶(下午6 点) 。茶道包括主人迎客 、客人进茶、主人烧茶、主客饮茶、
客人谢茶、主人送客等程序。[13〗(p198)茶会是茶道的主要组成部分。
茶会有各种各样的名称。立冬时品尝本年度内采的茶,这种茶会称“新
2
茶品茗会”。每逢夜长的季节在微暗的灯光下举行的茶会称为“夜话”。
在下了一场雪的情况下举行的茶会称“赏雪”。新春时节举行的茶会称
“初釜”。立春之日举办的茶会称“节分釜”。到樱花林中去举办的茶会
称“赏花”。立夏时,关闭茶席上的地炉, 改用茶炉,这时的茶会称“初茶
鼎”。早晨举行的茶会称“晨茶”。以赏月为主要目的的茶会称“赏月”。
晚秋时节使用旧茶举办的茶会称“余波茶”。茶道很注重器具的艺术欣
赏。茶道用器具可分为四类:接待用器具;茶席用器具;院内用器具:洗茶
器用器具。[14 ] (p108 - 110) 日本茶道对国民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大有裨
益。众所周知, 日本礼仪多, 日本女性温柔和贤淑。这种性格有茶道教
育和熏陶的功劳。品茶的人置身于一种极其安静的环境之中, 目视着
茶道师的一道道程序,嗅闻着淡淡的幽香,品尝着又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