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线性动力学导论讲义(分岔理论).doc

  1. 1、本文档共9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非线性动力学导论 之四:分岔基本理论简介 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力学系 岳宝增 第三章 非线性动力学系统分岔基本理论 一.一般系统平衡解的稳定性 (1) 二.平衡解的稳定流形与不稳定流形 于 平面摆的例子可以用来很清楚地解释全局稳定(不 稳定)流形的概念;平面摆作为二阶动力学系统和 谐振子极为相似。其动力学方程为: 其中M代表质量,l 表示摆长,g 为重力加速度,c为阻尼系数。 对时间进行尺度变换 定义 (或直接假设 )及 d 可以得到系统的简化方程: d 因为 是从铅锤位置开始的角度位移,因此该变 量具有周期2π;由此可知该系统的相空间为圆柱面。 我们也可以假设 ,从而从相图上可以观测到系 统关于X的周期特性。为了分析系统的动力学特性, 首先确定系统的平衡点并研究其稳定性。可求出系统 的平衡点为: 及 求出系统的雅可比矩阵为: 对应于平衡点 有: 其特征值为: 如果d=0则得到特征值±i;对于较小的d值系统有 共轭复根。对应于平衡点(2kπ+π,0)系统的雅 可比矩阵为: 其特征值一对符号相反的实数: 根据以上讨论可知:平衡点(2kπ+π,0)为鞍点, 当d=0时,其对应的特征向量为: 及 对于较小的的d0,平衡点(2kπ,0)为吸引子-螺旋 旋线);d=0时该类平衡点所对应的是非双曲点。由 于此时系统不受摩擦(阻尼)影响,单摆将做周期运 动。因此,在平衡点附近,系统的动力学特性为: 无阻尼d=0 阻尼d0 d=0时,所对应的一类周期运动是单摆做上下摆动;另 一类周期运动是单摆由稳定及不稳定流形通过倒立位 置 位置的运动。如果单摆几乎刚好处于倒立位置时(不 稳定),它将倒回并再次回摆到几乎刚好倒立的位置。 这意味着稳定流形与不稳定流形将有如下图所示的联 接: 单摆沿逆时针方 向穿越倒立位置。 单摆没有穿越倒 立位置。 单摆沿顺时针方 向穿越倒立位置。 在有阻尼的情形下,实际上所有的初始条件所确定的 运动将趋于下垂平衡位置。例外情形是稳定流形所对 应的运动,由趋于倒立位置的所有点组成。 所有初始条件将终止 于平衡点 三.分岔的基本概念 对于一个非线性方程,由于其中参量取值不同,解的 形式可能完全不同,即参量取值在某一临界值两侧, 解的性质发生本质变化(例如平衡状态或周期运动的数 目和稳定性等发生突然变化)。人们称解在此临界值处 出现分岔。分岔现象是非线性系统特有的一种非常重 要的性质。 1. 分岔和结构稳定性 以范德玻(Van der Pol)方程为例来讨论分岔现象 。Van der Pol方程是最简单而又具有典型意义的 由 范德玻在研究电子管振荡和模拟人的心脏搏动的基础 上提出的,该方程的解代表一种典型的非正弦形式的 振荡。 ? x ? 1 ? ? x ? 2 ? ? x 2 2 ?? x 1 2 ??(1?x )x 1 2 ? 分岔的概念 x?? f(x,?) 如果参量 在其某一值 邻近微小变化将引起解( 运动)的性质(或相空间轨线的拓扑性质)发生突变 ,此现象即称为分岔(或分叉、分歧、分支),此临 界值称为分岔值。不引起分岔的点称为常点。 ? 结构稳定性 结构稳定性(structural stability)表示在参量微 小变化时,解不会发生拓扑性质变化(解的轨线仍维 持在原轨线的领域内且变化趋势也相同)。 反之,在分岔点附近,参量值的微小变化足以引起解 发生本质(拓扑性质)变化,则称这样的解是结构不 稳定的。结构不稳定意味出现分岔。 从本质上分析,失稳是发生分岔的物理前提。分岔 之后,系统不同状态间便发生不连续的过渡,这就是 突变。然后经过不断地分岔,最后达到的终态即混沌 理论的研究对象。 分岔是非线性领域的重要理论。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分岔点位置,分解方向与数目;分岔解的稳定性;分 岔类型和分岔过程与终态的奇异吸引子等等。 例:一水平细棒(竹、木或钢的),右端固定,从左 端加一水平方向力F,考虑棒的形状如何变化。这是 Euler在1744年研究的一个问题, F 它是一个最简单的分岔现象。 分析:当F较小时,棒虽受压,但仍能维持水平位置 而无形变。继续加大F,当F达到某一临界值时,棒将 突然弯曲。设棒只能在竖直面内运动,则它既可能向 上弯曲,也可能向下弯曲。若用棒的中点偏离原水平 位置的距离x标志棒的形变,则棒的形状在F的临界值 处发生了突变,平衡点也由原来的一个变为三个。 F P 特别有意思的是,Euler杆向哪一边弯曲是一不确定 问题,其中包含有随机因素的作用,甚至取决于初始 扰动和涨落。 双星裂变 双星裂变理论是由Newton最早在关于地球形状的研 究中撰写的工作。当时很多人对地球的形状究竟是 长椭球(东西扁)还是扁椭球(南北扁)意见纷争, 各执一词。其中Cassimi认为是东西扁,而Newton 则坚持认为南北

文档评论(0)

152****777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