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则教育实验:爱心教育VS批评教育的较量(报刊).doc

两则教育实验:爱心教育VS批评教育的较量(报刊).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2 两则教育实验:爱心教育VS批评教育的较量 □ 王后雄 (一) 21世纪中国少年儿童人格发展的状况如何?少年儿童接受学校爱心教育的体验结果是什么?少年儿童教育的奠基性核心品质是什么?带着这些相关问题,笔者于2005年9月至10日期间,在湖北三所城市初中和两所农村初中进行了作业——体验实验考察。 实验一:请给这位学生写评语 有一个地理老师出了一道这样的题目:请简单地描述下列各国或各城市——柬埔寨、阿拉伯、西班牙、葡萄牙、新加坡、阿富汗、好望角、罗马、名古屋、澳门。 一位学生不知是真的一点都不知道,还是这些地名的排列诱发了他的幽默感,他操起笔来写道:从前有个村庄叫柬埔寨,里头住着一位老公公,大家叫他阿拉伯。他长着一副怪相,尤其是他的牙齿,左边是一颗西班牙,右边是一颗葡萄牙。一天他出去爬山,当他爬到新加坡的时候,突然看见一只头上长着好望角的罗马直冲过来,他被惊吓得出了一身阿富汗,拔腿就跑进名古屋,赶紧关上澳门 (钟志贤:《深呼吸:素质教育进行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 。 如果你是一位地理老师,请你给这位学生打分,并写出恰当的评语。 …… 让我们感到惊讶的是,参加实验的227名学生无一例外的给这个学生判0分,评语中95%以上怒斥其“胡思乱想”、“态度恶劣”、“不可教也”,甚至写出了教师对这样的“差生”种种惩罚的必要性……,这位“另类”学生被淹没在“口诛笔伐”的批评和指责之中。 《北京青年报》2001年6月25日的一篇报道说:据全国少工委的一项统计,在我国现有的3亿学生中,被老师和家长列入“差生”行列的学生已达5000万人,每6个学生中就有一个差生。在现实评判中,这位学生肯定也会被老师和家长打入“差生”之列。老师会一会给孩子判0分,同时责备学生不要想入非非?家长会不会扇孩子的耳光,怒斥这孩子“罪该万死”?那就很难说。因为我们的老师和家长在对待孩子的“异想天开”的创造力方面,实在堪称是“修剪”的行家。 但是,如果告诉你,有一位老师在尊重、赏识的基础上巧妙地运用“相关性”的批评教育,为了学生的更好发展而对答卷作出这样的评判:地理成绩0分,幽默感100分,想象力和创造力120分。末了还要加上一个注脚:此人是天生的广告奇才。你相信吗?可惜这样的人格之师在现实环境中实在太难找了。 实验二:请续写菊花故事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当校长的时候,学校的花园里开出了一朵淡蓝色的菊花,全校的学生都非常惊讶,每天都有许多人前来观赏。 一天早晨,一年级的小女孩季娜久久地凝视着这朵好看的菊花,然后,摘下了这朵菊花,这时被霍姆林斯基发现,季娜认识这位校长,他是一个善良而严厉的人。看到季娜手里拿着淡蓝色的菊花…… 请你依据这个故事的开头,续写苏霍姆林斯基看到季娜摘下菊花会如何处理,使文章成为一个完整的故事。 …… 在参加实验的304名学生中有301人都是写批评教育,即苏霍姆林斯基如何教育小女孩不能损害公物,不能采摘花草树木,并写了教育家为儿童缺乏良好的道德教育而忧心忡忡,甚至写了教育家对小女孩的种种处罚…… 这一实验结果令人深思,我们的传统道德说都是如此“深入人心”,让几乎每一位学生都耳 熟能详。他们可以板着面孔说一番大道理,看他们的文章,也似乎只有道德规则。但他们缺乏对人性美与人情美的感悟,缺乏同情心与怜悯心,在他们的心目中,似乎所有的菊花都已经凋谢了,生活的世界缺少爱的甘霖。 故事的真实下文又是如何呢? 苏霍姆林斯基没有去批评季娜,望着小女孩哀求的眼睛,他明白了,这不是淘气,小女孩摘花决不是为了随后把他扔掉。苏霍姆林斯基蹲下身子,亲切地问道:“孩子,你摘这朵花是送给谁呀?能告诉我吗?”小女孩有些羞怯地说:“奶奶病得很重,我想用好看的花给奶奶带去快乐,减轻她的痛苦。” 听了季娜天真的回答,看着小女孩握着要给另一个人带去生命的希望的花朵,苏霍姆林斯基心里很感动。他走到季娜跟前,拥抱了她,对她说:“季娜,你再摘三朵花儿吧。一朵留给自己,因为你有一颗善良的心。一朵送给妈妈,一朵送给爸爸,因为他们教育出了一个心地善良的好孩子。” 春天的时候,季娜和奶奶来到了学校。奶奶为那朵快乐花向老师感谢,并把一株藕荷色的菊花送给了学校(B.A. 苏霍姆林斯基:《做人的故事》,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 (二) 这两则教育实践给我们的启示是很多的。为什么五百多名初中生严然像一道德法官一样对他人施以“批评教育”呢?这是他们体验的结果,他们的反应正折射了中国教育的误区。 教育的核心是什么?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健康人格,这是一切教育最基本、最重大的原则。以“爱心”这一视角反思我国目前道德情感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非爱心现象和清理对爱心的各种误识具有借鉴价值。尊重每个学生的生命,就要尊重并合理引导生命的个性、差异性,就要懂得即便每个人都实现了最好的自我,差

文档评论(0)

zzqk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