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登革热知识课件 1资料.ppt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登 革 热 为什么要学这个病? ? 可发生大流行 ? 发病者:症状突出 ? 登革出血热增加,死亡率增加 重要的虫媒传染病 一、简况 登革病毒引起 伊蚊( 埃及伊蚊或白蚊伊蚊 )传播 发热性急性传染病 临床特征: 突起发热、骨关节肌肉痛、疲乏、皮 疹、淋巴结肿大、白细胞或血小板 减少 根据是否存在同时存在的血液浓 缩和血小板减少 ? 登革热 : 典型、轻型、重型 ? 登革出血热 : 登革出血热 登革休克综合征 三、流行病学 ? 传染源:在城市,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为主,在丛林地区为自然疫 源性疾病,猴为主要传染源; ? 传播媒介 - 伊蚊 埃及伊蚊 东南亚、海南省 白蚊伊蚊 太平洋岛屿、广东、浙江 ? 易感性: 新流行区:均易感 地方性流行区:儿童为主 感染后免疫力: 同型:长期 其它型:短期交叉保护性免疫 伊蚊 流行情况 ? 1779 年首次报道 ? 200 年来 , 在热带各国流行 : 超过 100 个国家 ? 1953 年,人们才认识是由登革病毒引起 ? 我国 1938 年后近 35 年无本病流行 流行特征: ? 地理分布 - 地区性 世界性分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东南亚,太平洋岛屿,加勒比海 中国:广东、海南、广西、台湾 ? 季节性 夏秋、雨季, 5~10 月 ? 一定流行方式 由市镇向农村蔓延; 突发性,集中发病特点; 周期性 病毒 病毒血症 单核巨噬细胞 第二次病毒血症 抗原抗体复合物 激活补体 潜伏期、 产生抗体 淋巴结肿大 骨髓抑制 血管通透性 ↑ 皮疹、出血 炎性物质 骨、关节痛 发热等毒血症状 ? 病理涉及全身脏器,以退行性变和出血 为主; ? 主要包括肝、心、肾、脑的退行性变, 关节附近的水肿,心包、心内膜、胸膜、 胃肠黏膜、肌肉、皮肤、神经系统不同 程度的出血; 五、临床表现 潜伏期: 4 ~ 8 天,由于病毒型别和病人免疫机 能不同,呈现非常大的差别; △典型:分为潜伏期、发热期、低血压期和恢 复期; 1. 发热: 急起 ( 80% ) 高热 39 ~ 41 ℃ 短程 2 ~ 7 天 不规则热或双峰热:退 1 ~ 2 天,再发热, 70% 有畏寒; 伴发毒血症状: ? 骨、关节 、头、肌肉痛 程度重 , 又叫 断骨热 ( breakbone fever) 发热后出现,可持续数周 四肢,关节及脊背 ? 极度疲乏,消化道症状如呕吐、腹泻黑边等; ? 颜面、颈、胸背充血,结膜充血,似“酒醉貌”, 2. 皮疹 —— 多型性、阶段性 早期: 皮肤充血 第 3 ~ 6 天出现: 斑丘疹或麻疹样,猩红热样 分布于躯干、四肢,但手掌及脚底无 持续 3 ~ 4 天,不脱屑 血小板过低: 瘀点、瘀斑; 3. 出血: 5 ~ 8 病日, 25% ~ 50% 有不同程度或部位出血。 4. 全身性的 淋巴结肿大( 触痛明显 ) 肝肿大 △ 轻型:低热,疼痛轻,皮疹少, 淋巴结肿大,病程短,常被忽视。 △ 重型:早期类似典型登革热, 3 ~ 5 天后突然加重,出现:脑膜脑炎, 严重出血 六、并发症 ? 急性血管内溶血最多见 ? 精神异常 ? 其他: 心肌炎、肝、 肾损害 、眼部病变等 实验室检查 1. 常规检查:白细胞( 2-3 天开始减少, 4-5 天最 低, 1 周后恢复), 25%-75% 有血小板减少 动态红血球压积 其它有用检查: 肝功能、尿常规 2. 血清学 补体结合试验 1/32 凝集抑制试验 1/1280 特异 IgM 抗体检测( ELISA) 双份血清: 4 倍增高确诊意义 3. 分子生物学检测 核酸杂交、 RT-PCR 4. 病毒分离 确定血清型 可用细胞或蚊子分离 早期血标本 较困难和危险 七、诊断 ? 流行病学资料: 流行区,流行季节 非流行区:有无流行区旅游史 ? 临床特征: 起病急,高热,全身疼痛, 皮疹,出血,淋巴结肿大。 ? 实验室检查 常规检查:疾病监测 血清学: 临床诊断 病毒分离:感染血清型 八、鉴别诊断 发热伴皮疹性疾病: ? 感染性疾病: 流感、麻疹 、钩体病、斑疹伤寒, 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败血症 ? 非感染性疾病:药物疹、自身免疫性 疾病等。 九、治 疗 1. 一般治疗 : 隔离完全退热,至少 5 天。 2. 监测: 血压、尿量、血小板、血球容积等 。 至退热后 24 ~ 48 小时 3. 抗病毒: 利巴韦林 最重要的治疗: 对症治疗: ? 高热: 物理降温,慎用退热药 ? 脱水: 及时补液,但不滥用静滴 ? 严重毒血症: 肾上腺皮质激素 ? 出血: 止血药,输新鲜血 ? 脑型: 脱水剂,激素 十、预 防 ? 控制传染源:隔离患者 不足以控制 ? 切断传播途径:最重要,防蚊、灭蚊 ? 预防接种:疫苗在试验阶段 ? 早发现、早诊断、及早就地诊断 登革出血热 Dengue Hemorrhag

文档评论(0)

wq198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