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经史子集国学文库:子部·道家·道德真经注疏.pdf

经史子集国学文库:子部·道家·道德真经注疏.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学知识文库·子部·道家: 道道德德真真经经注注疏疏 华夏文明是人类最伟大的文明! 为往圣继绝学,是每一个华夏人的 史使命和责任。 本文收集整理了古文献 《道德真经注疏》 以供大家参阅。 为便于阅读,除简体字外,尽量保持原样。 由于部分古籍有损,并且有些古体字在电脑上打不出, 不得不以框或?代替,敬请谅解。 道道德德真真经经注注疏疏 字数:5084 道德真经注疏 经名:道德真经注疏。原题顾欢,疑系宋人所作。八卷。底本出处: 《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附录:敦煌S.4430 号残抄本。 道德真经注疏卷之一 吴郡征士顾欢述 道可道# 1 注:谓经衍政教之道也。 非常道; 注:非自然长生之道。常道者当以无为养神,无事安民,含光藏晖,灭 迹匿端,不可称道也。○疏:道以虚通为义,常以湛寂得名。所谓无极 大道,众生正性也。而言可道者,即是名言,谓可称之法也。虽复称可 道,宜随机惬当,而有声有说,非真常凝寂之道也。常道者,不可以名 言辫,不可以思虑知,妙绝希夷,理穷恍惚。故知言象之表,方契凝常 真寂之道。可道可说者,非常道也。 名可名, 注:谓富贵尊荣高世之名也。 非常名。 注:非自然常在之名也。常名者,当如婴兄之未言,鸡子之未分,明珠 在蚌中,美玉处石问,内虽昭昭,外如顽愚也。○疏:名者教也,前言 可道,盛明於理,今言可名,次显於教,真理既绝於言象,至教亦超於 声说。理既常道不可道,教亦可名非常名。欲明理教教理,不一不异 也。然至道深玄,不可涯量,非无非有,不断不常,而义有抑扬,教存 渐顿,所以立常以破可,故言可道非常道。至论造极,处无可无不可。 故 《玉京经》云:无可无不可,思与希微通。无名,天地之始;注:无 名者,谓道也。道无形故不可名。始者道吐气布化,出於虚无,为天地 本始也。○王曰:道虽无名,要能吐气布化,出於虚无,与天地万物作 於本始也。○疏:始,本也。虚无至道,陶甄万物,二仪三景,何莫由 斯。故指此无名,为物之本,无名足可言说,明矣。· 有名,万物之母。 注:有名谓天地,天地有形位,有阴阳,有柔刚,是其名也。万物母 者,天地含气,生万物,长大成熟,如母之养子也。○疏:母有名迹 也。重玄之道,本自无名,从本降迹,称谓斯起。所以圣人因无名立有 名,寄有名诠无名者,方欲子育众生,令其归本,慈悲鞠养,有同母 义。○顾曰:有名谓阴阳,无名谓常道,常道无体,故曰无名。阴阳有 分,故日有名。始者取其无先,母者取其有功。无先则本不可寻,有功 则其理可说,谓阴阳含气禀生万物,长大成熟,如母之养子,故谓之 母。 常无欲,以观其妙; 注:妙,要也。言人常能无欲,则可以观大道之要。要谓一也,一出布 化,名道赞叔,明是非也。○节解曰:谓守虚无也。○疏:妙,精微也。 观,照察也。其,己也。言人常能无欲无为,至虚至静者,即能近鉴己 身之妙道,远鉴至理之精微也。 常有欲,以观其激。 注:缴,归也。常有欲之人,可以观世俗之所归趣也。○御曰:人生而 静,天之性。感物而动,性之欲也。若常守清静,解心释神#2,反照正 性,则观乎妙本矣。○疏:言人不能无为恬淡,观妙守真,妄起贪求, 肆情染滞者,适见世境之有,未体即有之空,所以不察妙理之精微,唯 睹死生之归趣。前明无名有名之优劣,此显有欲无欲之胜负。○张曰: 上达之人,取舍情夷,清虚无欲,神情照察,得道之微妙也。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 注:两者谓有欲无欲也。同出者,同出人之心也。异名者,所名各异 也。无欲者长存,有欲者亡身。○疏:夫所观之境唯一,能观之智有 殊,二观既其不同,缴妙所以名异。 同谓之玄。 注:玄者,天也。言有欲之人,与无欲之人,同受气於天也。○疏:玄 者深远之义,亦是不滞之名,有无二心,原乎一道,同出异名。异名一 道,谓之深远。深远之玄,理归无滞。既不滞有,又不滞无,二俱不 滞,故谓之玄。 玄之又玄, 注:天中复有天也。言禀气有厚薄,得中和滋液,则生贤圣,得错乱浊 厚,则生贪淫也。○疏:有欲之人,唯滞於有,无欲之士,又滞於无, 故说一玄以遣双执。又恐行者滞於

文档评论(0)

130****97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