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2
结合家乡民俗文化浅谈中华农耕文明传承与发展的意义和作用
一、蒲县的农耕类型
我的家乡,蒲县,位于山西省西南部,吕梁山南端,县境似海棠叶状。位于北纬36.38°~36.62°,东经110.92°~111.38°之间。从地理位置来看,是农耕文明的发源地域,是典型的中国北方旱作农业。为什么这么讲呢?农耕文明是人类史上的第一种文明形态。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古人类的定居生活等的发展,使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食物的生产者,是第一次生产力的飞跃,人类进入农耕文明。农耕文明地带主要集中在北纬20度到40度之间。这里也是人类早期文明的发源地域。农耕文明一直延续到工业革命之前。此间,人们以农业为主,政治体制一般实行君主制或君主专制,社会结构呈现为金字塔形。农耕文明发源于大河流域,它是工业文明的摇篮。[1]
在距今10000~8000年间,中国早期农业已形成了以栗为代表的北方旱作农业和以水稻为代表的南方水田农业两大系统,以及与手工业、家畜饲养业相结合的南稻北栗格局。北方的原始农耕以旱地农业为特色,这与黄河流域的自然条件有密切关系。春秋冬三季干旱寒冷,夏季高温多雨。该区域普遍存在的黄土,持水保肥能力低,但有较好的毛细作用。所以选择对肥力水分要求不高,幼苗期能抗旱的栗。南方的原始农耕以稻作农业为特色。长江中下游地区雨多湿润,所以选择了喜水作物水稻作为主要农作物。 [1]
二、蒲县农耕文明的发展历史
讲到蒲县的农耕文化就不得不谈蒲县悠久的历史。蒲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北魏时期,398年七月,道武帝拓跋珪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称帝。北魏太和二十一年(497年),置石城县。(今蒲县黑龙关镇)。因此北魏对山西地区农耕文化的发展产生过一定影响。北魏前期,北方农业屡遭破坏,到北魏孝文帝改革以后开始逐渐恢复,北周武帝改革后又有发展。最初,北方、西北游牧民族内迁,对中原农耕文明的破坏较大,黄河流域农耕规模缩小,畜牧业有了发展,但是这使两汉时期过度开垦所导致的环境破坏的状况得到一定的缓解。随着民族大融合的发展,这些少数民族在生产、生活方式上有了改变,中原地区的农业又发展起来。新农具、新技术的推广是北方农业发展最突出的表现。马钧改进翻车,这种灌溉工具,可以节省人力;水碓、水磨等粮食加工器械也得到广泛应用;中原的新农具、新技术对边境、对南方农业发展都有很大影响。水利兴修也得到重视,曹魏时期曾在淮河流域等地筑堰穿渠,北魏孝文帝也下令修复水利,对促进北方农业恢复起了重要作用。当时,河西走廊,辽东等边疆地区也都得到了一定的开发。北周初置石城郡,大象元年(579年)废郡为蒲子县(县治今古县村)。宇文泰时期,在经济上根据儒家先富后教的传统观念,积极劝课农桑,奖励耕植,并相应地制定采取了一些措施。首先就是将被破坏了的 均田制恢复起来,使那些由于土地兼并、战乱、天灾而丧失土地,流落他乡的农民和土地重新结合在一起,从而为农民的生产活动提供了条件,农耕文明进一步发展。隋开皇九年(589年),置蒲川县(县治在今城关),隋大业元年(605年),改蒲川县为蒲县。唐武德二年(619年),改为昌州。唐贞观六年(632年),废昌州,复置蒲县。隋唐时期从581年隋朝建立到907年朱温代唐,长达326年,总特征是农耕文明的繁荣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其中,隋朝仅37年,但却是我国古代一个继往开来的重要朝代。统一全国、制度创新、基础设施建设、仓储等,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唐朝继往开来,把封建农耕文明推向了新的高峰。五代时期,先后为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所属。金兴定五年(1221年)正月,蒲县升为蒲州。蒙古至元三年(1266年)废县,并入隰川县(今隰县),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七月,复置蒲县。明洪武二年(1369年),隶山西省平阳府。清顺治二年(1645年),隶山西省平阳府。清雍正二(1724)改隶吉州。清雍正九年(1731年),又归隶隰州。从五代至辽、宋、夏、金、元,这个时期的总体特征是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农耕文明的继续发展。中原农耕文明与北方游牧民族碰撞,在两者的冲突中,农耕文明走向成熟。明清时期,我国古代农耕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带有工业文明演进倾向的变异。
三、蒲县的传统民俗
经过历朝历代的发展与传承,蒲县儿女创造出了灿烂的农耕文明,有着自己独特的民风民俗,这些民俗就是农耕文明的文化印记。蒲县最具特色的民俗活动当数“四醮朝山”活动。“醮”是祈祷神灵的祭礼,后专指道士、和尚为祈福消灾所设的道场,(广雅》所载:醮,祭也。《昭明文选》指出:“醮诸神,礼太乙”。?而《隋书》中提到:“夜中于星辰之下,陈放酒脯、饼饵、币物,历祀天皇、太乙,祀五星列宿,为书如上章之仪以奏之,名之为醮”。意思所指“醮”就是祭神的意思,其本初的目的,是古代农民百姓对天上神佛的庇佑表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影评】-观《烈火英雄》有感.docx
- 如何在WIN10环境下搭载DOS.docx
- 校园垃圾分类环保调查研究.pptx
- 校园垃圾分类环保调查研究策划书.docx
- 2020 机械振动基础思考题(含答案).docx
- 电力设备设计软件:Electrical CAD二次开发_(2).二次开发基础:编程语言与工具选择.docx
- 电力电子设计软件:Mentor Graphics PADS二次开发_(15).版本控制与协同开发.docx
- 电力电子设计软件:Mentor Graphics PADS二次开发_(1).PADS二次开发基础.docx
- 电力电子设计软件:Mentor Graphics PADS二次开发_(9).PADS插件开发与集成.docx
- 电力电子设计软件:Mentor Graphics PADS二次开发_(13).设计规则与验证.docx
最近下载
- 2024年度“哈尔滨丁香人才周基层医疗专场”方正县方正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开招聘医学毕业生3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监理公司全套管理制度汇编全.doc
- 人教版(2024)一年级美术上册第二单元每课教学设计汇编(含三课).docx VIP
- 加强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资产管理的思考.docx VIP
- 品质-规则加强营-题库附有答案.docx
- 高压配电设备操作与维护.pptx VIP
- 《民歌》课程教学大纲.docx
- 塞罕坝精神赋能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docx VIP
- GB50010-2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标准-2024局部修订.pdf
- 今日头条早期bp-基于社交挖掘和个性化推荐的新媒体.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