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高教版)第十一章 晚明诗文.pptVIP

中国文学史(高教版)第十一章 晚明诗文.ppt

  1. 1、本文档共8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感怀诗五十八首》第六首: 步出居庸关,水石响笙竽。北风震土木,吹石走路衢。 蹀躞上谷马,调笑云中姝。囊中何所有?亲笔注阴符。 马上何所有?腰带五石弧。雁门太守贤,琵琶为客娱。 大醉砍案起,一笑捋其须。振衣恒山顶,拭眼望匈奴。 惟见沙浩浩,群山向海趋。夜过虎风口,马踏万松株。 我有安边策,谈笑靖封狐。上书金商门,傍人笑我迂。 直写胸臆的抒情特征 信手而成、随意而出的写作态度,也使得公安派作家不太喜欢在作品中铺陈道理,刻意雕琢,他们往往根据生活体验与个人志趣爱好,抒情写景,赋事状物,追求一种清新洒脱、轻逸自如、意趣横生的创作效果,读其作品,很少让人有雍容典雅、刻板凝重之感。 清新轻逸的艺术风格 《四库全书总目》集部《袁中郎集》提要在总结袁宏道作品的风格时,以为“其诗文变板重为轻巧,变粉饰为本色,致天下耳目于一新”。 这也可说是公安派创作上的一个共同特点。 清新轻逸的艺术风格 袁宏道《初至绍兴》一诗: 闻说山阴县,今来始一过。 船方革履小,士比鲫鱼多。 聚集山如市,交光水似罗。 家家开老酒,只少唱吴歌。 清新轻逸的艺术风格 袁中道《听泉》之一: 一月在寒松,两山如昼朗。 欣然起成行,树影写石上。 独立境岩间,侧耳听泉响。 远听语犹微,近听涛渐长。 忽然发大声,天地皆萧爽。 清韵入肺肝,濯我十年想。 清新轻逸的艺术风格 浅率化的流弊 随意轻巧的风格有时也让公安派走上另一端。 一些作品因过于率直浅俗,加上作者不经意的创作态度,以至于“戏谑嘲笑,间杂俚语”,虽然没有刻意造作的腔调,但不恰当地插入大量俚语俗语,破坏了作品的艺术美感。 浅率化的流弊 袁宏道《人日自笑》一诗: 是官不垂绅,是农不秉耒;是儒不吾伊,是隐不蒿莱; 是贵着荷芰,是贱宛冠佩;是静非杜门,是讲非教诲; 是释长鬓须,是仙拥眉黛。 袁宏道《渐渐诗贱题壁上》一诗: 明月渐渐高,青山渐渐卑;花枝渐渐红,春色渐渐亏; 禄食渐渐多,牙齿渐渐稀;姬妾渐渐广,颜色渐渐衰。 公安派文学主张的继承与异变 幽深奇僻的艺术境界 晚明文学思潮的回落 第三节 以锺惺、谭元春为代表的竞陵派 继公安派之后,以锺惺、谭元春为代表的竟陵派崛起于文坛,并产生较大的影响。 锺、谭均为湖北竟陵人,因名竟陵派。 在文学观念上,竟陵派受到过公安派的影响,提出重“真诗”,重“性灵”。 公安派文学主张的继承与异变 锺惺(1574-1625)以为,诗家当“求古人真诗所在,真诗者,精神所为也”。 公安派文学主张的继承与异变 谭元春(1586-1637)表示:“夫真有性灵之言,常浮出纸上,决不与众言伍。” 公安派文学主张的继承与异变 这些主张都是竟陵派重视作家个人情性流露的体现,可以说是公安派文学论调的延续。 尽管如此,竟陵派和公安派的文学趣味还是存在着差异。 公安派文学主张的继承与异变 首先,公安派虽然并不反对文学复古,他们只是不满于仿古蹈袭的做法,但主要还是着眼于作家自己的创造,以为“古何必高,今何必卑”,推崇“各呈其奇”,“互穷其变”。 而竟陵派则看重向古人学习,锺、谭二人就曾合作编选《诗归》,表示“非谓故人之诗,以吾所选为归,庶几见吾所选者,以古人为归也”;主张“引古人之精神,以接后人之心目”,达到一种所谓“灵”而“厚”的创作境界。 公安派文学主张的继承与异变 其次,公安派在“信心而出,信口而谈”的口号下,不免流于率直浅俗。 竟陵派则提出求古人“精神”所在,要在“察其幽情单绪,孤行静寄于喧杂之中,而乃以其虚怀定力,独往冥游于寥廓之外”,而不可取古人“极肤、极狭、极熟,便于口手”所为,即强调通过对古人“精神的接引”在总体上追求一种幽深丰厚、静默虚寂、孤清奇峭的文学审美情趣,同公安派浅率轻直的风格相对立。 公安派文学主张的继承与异变 幽深奇僻的艺术境界 这样的文学趣味在锺、谭等人作品中时有显露。 锺惺《宿乌龙潭》: 渊静息群有,孤月无声入。冥漠抱天光,吾见晦明一。 寒影何默然,守此如恐失。空翠润飞潜,中宵万象湿。…… 谭元春《咏九峰山泉》: 自是名山里,清泉日夜流。初生如欲动,稍远不知休。 气冷谷中草,影吹溪上楸。无人常此汲,空令一桥幽。 钱谦益曾讥刺竟陵派诗风“以凄声寒魄为致”,“以噍音促节为能”,“其所谓深幽孤峭者,如木客之清吟,如幽狨君之冥语,如梦而人鼠穴,如幻而之鬼国”,所言虽有偏颇之嫌,但确实点出了一些主要的特征。 幽深奇僻的艺术境界 应该说,竟陵派提倡学古要学古人的精神,以开导今人心窍,积储文学底蕴,这与单纯在形式上蹈袭古风的做法有着很大的区别,客观上对纠正明中期复古派拟古流弊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再者他们也较为敏锐地看到了公安派末流俚俗肤浅的创作弊病,企图另辟蹊径,绝出流俗,也不能不说具有一定的胆识。 晚明文学思潮的回落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