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细胞缺乏症的护理查房PPT幻灯片.ppt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粒细胞缺乏症的护理 五、病情观察: 1、严密监测体温的变化,常规测体温,每天4次。高热病人根据病情随时测量体温,发热病人按医嘱应用降温措施:体温38 ℃,我科常采用温水擦浴,鼓励病人多饮水;体温39 ℃按医嘱予物理降温(冰敷);体温39.5 ℃持续不退者,予冰敷同时按医嘱予地塞米松5 mg静脉输入,并做好护理记录。 * 粒细胞缺乏症的护理 五、病情观察: 2、禁用对白细胞有抑制作用的药物如吲哚美辛、阿尼利定等。按医嘱应用抗生素、重组粒细胞刺激因子。 * 粒细胞缺乏症的护理 六、心理护理 : 由于病情需要实行单间隔离,加上限制探视,会给病人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产生恐惧、压抑及悲观情绪。护理人员要做好解释工作,耐心、细致地为病人解答疑问,取得病人理解,建立良好护患关系,使病人树立治疗信心,主动地配合治疗护理。 * 粒细胞缺乏症的护理 七、饮食指导 : 病人持续高热消耗大,需要补充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清淡饮食。避免烫、硬、粗及刺激性强辛辣食物。味口欠佳病人鼓励少量多餐进食。 * 粒细胞缺乏症的预防 1、避免各种可能引起粒细胞减少的药物,如必须使用,应定期观察血象,若有下降的趋势,应停药并密切观察。 2、对密切接触放射线或苯等有害理化因素者,应加强劳动保护,定期做预防性体格检查及血象检查。 3、有药物过敏史或发生过用药后粒细胞减少者,应避免服用同类药物。 * * 粒细胞缺乏症 内二科 护理查房 * 查房目的 掌握: 1、粒细胞缺乏症的概念 2、常用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熟悉: 1、粒细胞缺乏症的临床表现 2、粒细胞缺乏症的预防 了解: 1、病因 2、治疗方法 * 病史资料 本人资料: 入院: 诊断: 家属主诉: 现病史: 查体: * 辅助检查 * 粒细胞缺乏症的概念 外周血正常白细胞计数是4~10×10^9/L,其中中性粒细胞占60-75%。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是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计数(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10岁儿童低于1.5×10^9/L,10~14岁儿童低于1.8×10^9/L,成人低于2.0 ×10^9/L。当中性粒细胞严重减少时(低于0.5×10^9/L)称为粒细胞缺乏症。 * 病因 药物引起的损伤 化学毒物及放射线 免疫因素自身免疫性粒细胞减少 全身感染 异常细胞浸润骨髓 细胞成熟障碍--无效造血 * 临床表现 可无症状,检查血象时发现 头晕、乏力、疲倦、食欲减退、发热等非特异性症状 合并重度感染可突起畏寒、高热、周身不适,特定感染部位症状 * 治疗 –药物 1、促白细胞生成药:如维生素B6、维生素B4、利血生、肌苷、雄激素、碳酸锂等,但均缺乏肯定及持久的疗效。 2、免疫抑制剂治疗:如糖皮质激素、硫唑嘌呤、环磷酰胺、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输注对免疫性粒细胞减少者有效。 3、集落刺激因子治疗:重组人粒系生长因主要有rhGM-CSF和rhG-CSF,可诱导造血干细胞进入增殖周期,促进粒细胞增生、分化成熟、由骨髓释放至外周血液,并能增强粒细胞的趋化、吞噬和杀菌活性。G-CSF对周期性粒细胞减少和严重的先天性粒细胞缺乏儿童效果较好,它能加速化疗引起白细胞减少的恢复,亦可用于预防强烈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和发热。待白细胞回升后酌情减量或停药。CSF的副作用有发热、寒战、骨关节痛等。 * 治疗 –造血干细胞移植 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某些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及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等均可通过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进行治疗,但由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相关死亡率高,应权衡利弊,把握好移植适应症。 * 治疗 –抗感染治疗 如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仅有发热而无脓毒血症表现,可在门诊治疗。但中性粒细胞缺乏症患者一旦出现发热,不明原因的发热常常是这些患者感染时的惟一征象。在未获得病原学证据之前必须争分夺秒地开始广谱抗生素经验性抗感染治疗,以控制病情,降低重症感染的病死率。 经验性抗感染的治疗策略并非经治医生的臆想,而应分析感染的临床特点,并考虑到所在地区、社区和所在医院的病原微生物学分布规律和耐药性规律做出综合判断,并尽快作血、尿和其它有关的培养,待证实病原体后再改用抗生素。 * 预后 与粒细胞减少的程度、病程、病因、治疗方法等有关。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0×10^9/L时,感染的机会较少,如果去除病因,则预后较好。 急性粒细胞缺乏症在过去因继发感染致使病死率高达70%~90%,目前因抗菌药物、造血细胞生长因子(G-CSF、GM-CSF)等控制感染手段的增强及广泛应用,使大多数病人能

文档评论(0)

WJDT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