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菊与刀》看日本人的“耻”文化.docxVIP

从《菊与刀》看日本人的“耻”文化.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菊与刀》看日本的“耻”文化 摘要:《菊与刀》是1946年美国文化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受美国政府的命令,创作的研究日本社会和日本民族性的报告,后整理成书。在书中本尼迪克特把日本文化第一次归结为耻文化,对日本文化的深刻见解使之成为研究日本文化不可或缺的杰作。本文以《菊与刀》中所体现出的耻感文化为研究对象,结合对作品《菊与刀》的分析,对“耻”文化的本质、形成原因、以及在作品中的表现一一进行阐述。 关键词:菊与刀;“耻”文化;日本 1.《菊与刀》介绍 《菊与刀》是特殊历史背景下诞生的文化著作的经典。二战时期,为了战争中的日本采取正确的行动以及战后对日本实行适合的方针,美国迫切的需要了解日本。所以《菊与刀》也就应运而生。著者本尼迪克特,她把战时滞留和被拘留在美国的日本人作为对象进行调查研究,并且利用阅读大量记载日本的书籍、日本的文学作品,分析日本的电影等手段对日本的方方面面进行了细致的思考、研究。由于身处特殊时期,本尼迪克特并没有亲身来过日本,确能对日本文化做出精确的定位和理解,这其中她克服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而《菊与刀》不管是在历史进程中还是在学术领域都是十分具有影响力的。战后美国对日才采取的措施证明本尼迪克特的研究结果是正确的,或许我们也可以换句话说本尼迪克特的研究结果指导和影响了美国对日采取的一系列政策。《菊与刀》不仅在国外,在日本知名度同样很高。一方面它帮助外国人更好的认识理解日本人,另一方面也帮助日本认清自己以及使其第一次清晰的了解到世界对它的看法。文中类似于耻文化等日本文化内涵的提出也激起了一波讨论研究日本文化的热潮。 “耻”文化的本质 “耻”文化是本尼迪克特相比于“罪”文化提出的一个对等的概念,按照本尼迪克特的说法“罪”文化是来自于人内心的东西,人做了错事,违反了道德良心会有愧疚的感觉,内心会被痛苦折磨,所以西方人经常会有做了坏事的人在教堂忏悔以求心灵解脱的场景。而日本的“耻”文化更强调来自外界的东西,即相比于内心的知错认错更在意外界对自己的看法,他人的评价和目光往往会成为左右自己行为的决定性因素。做什么事没有好坏之分,只有羞耻之别。也不存在什么善恶的辨别,一切以羞耻感为核心。羞耻感的存在意味着旁观者的存在,哪怕是只一个自己臆想出来的观者。在耻感文化的社会里一切行动,都以获得他人的认同为前提,这也正是导致了日本人的“多变”的原因,他们的内心并不存在“是与非”,而只有“适”与“不适”。 3.“耻”文化形成的原因 3.1 集团意识 从历史来看,日本承认自己的文化曾经落后过,也曾经向中国学习过。早在先秦时期,日本从中国学习了农耕稻作,彼此间协同合作,形成了最初的村落。这是的日本人已经开始注意时刻与他人保持一致的重要性。 从地理环境来看,日本是个独立的孤岛,岛上资源相对匮乏。这样的日本要想发展起来就必须团结起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抱团”意识。日本人身处集团中,因而非常重视自己的行为是否与大家保持一致,他们害怕脱离集体鹤立鸡群的生活,只有在集体生活中,他们才有安全感。长期以往,日本人便会特别在意别人特别是集体对自己的评价,以至于在对集体造成坏的影响时,他们会产生极度的羞耻感。 3.2等级制度 日本的等级制度是日本民族赖以存在的基础。日本等级制度最早是在公元7世纪,借鉴了没有世袭等级身份制度的中国的生活方式,并结合自身特点而形成的。随着历史发展,等级制不断完善,直至出现了士、农、工、商明确的等级。各级之间有严格的规则和要求,各级之间必须各得其所,各安其分。超越等级的行为被视为耻辱。这种外在制度的约束力也是“耻”文化形成的因素之一。 3.3受儒教的影响 儒教从中国传入日本,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由于政治统治不需要把儒学作为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所以儒学并没有真正发展起来。直至江户时期,受政治影响才开始有了系统发展。而日本文化中的“耻”正是来自儒教,从礼义廉耻中抽离出“耻”这个单一要素,放弃了儒学的核心“仁”,更是不管礼、义、智、信、忠、孝、节、义等其它各要素。只要他人赞同的便会欢欣喜悦的去做,他人不认可的不管事情多么正义凌然,理所当然他们也不会去做。 4.《菊与刀》中“耻”文化的体现 本尼迪克特在洗刷污名一章中,详细的阐述了日本人的“耻”文化,即每个人对自己的名誉背负着一种情分,绝不可使自己的名誉受损,一旦名分受到侮辱,这就是“耻”,而任何一个日本人都无法背负着“耻”感生活。他们必定想方设法洗刷污名,洗脱“耻”,这些方法可能包括复仇、守本分、自我克制、甚至表现为自杀。复仇是最常见的洗刷污名的方式,本尼迪克特在书中曾举过一个复仇的例子。日本画家牧野芳雄少年时家道中落,身无分文的他把自己想去美国学习画的梦想告诉自己熟悉的牧师后,遭到了牧师夫妇的耻笑。牧野芳雄感觉到自己的名分受到耻辱,直至最后他来到美国实现自己的梦想,他才觉得雪除了污名。

文档评论(0)

176****608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在读硕士一名 平时自己整理 研究发表的内容分享给大家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