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志贺氏菌属
实验活动风险评估报告
一、生物学特性
(一)种类和细菌分型
志贺氏菌属细菌的形态与一般肠道杆菌无明显区别,志贺氏菌属(Shigella)是人类细菌性痢疾最为常见的病原菌,通称痢疾杆菌(Dysenterybaci11us)。
志贺氏菌属细菌的抗原结构由菌体抗原(O)及表面抗原(K)组成。O抗原是分类的依据,分为型特异性抗原和群特异性抗原2种。根据抗原构造的不同,将本属细菌分为4个群、40余个血清型(包括亚型)。
1.A群又称痢疾志贺氏菌群,有10个血清型。不分解甘露醇,无鸟氨酸脱羧酶,与其他各群细菌无血清学联系。
2.B群也称福氏菌群,已有13个血清型(包括亚型和变种)。分解甘露醇,无鸟氨酸脱羧酶。抗原结构较复杂,各型间有交叉凝集。
3.C群也称鲍氏菌群,有18个血清型。分解甘露醇,无鸟氨酸脱羧酶。各型内无交叉凝集。
4.D群也称宋内氏菌群,仅有一个血清型。分解甘露醇,有鸟氨酸脱羧酶,迟缓发酵乳糖。有I、Ⅱ相之分。
(二)来源
痢疾是一种古老的疾病。远在2600多年以前的《内经至真要大论》中说:“民病,泻泄赤白。”秦汉(公元前2世纪)以后,记载渐多。国外有关痢疾的记述始于古希腊希波克拉底时代(公元前5世纪)。19世纪曾出现全世界痢疾的大流行。1897年,日本人志贺洁首先发现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为纪念志贺氏的发现,把痢疾杆菌称为志贺氏菌痢坎杆菌。
(三)传染性
志贺氏菌引起细菌性痢疾。传染源是病人和带菌者。非典型患者、慢性菌痢患者及无症状带菌者由于症状不典型而容易被误诊或漏诊,因此,在流行病学中具有重要葸义
(四)传播途径
志贺氏菌主要通过粪—口途径直接传播,污染的食物或物体可间接传播,苍蝇可作为机械性传播媒介。志贺氏菌病常为食物暴发型或经水传播。和志贺氏菌病相关的食品包括色拉(土豆、金枪鱼、虾、通心粉、鸡),生的蔬菜,奶和乳制品,禽,水果,面包制品,汉堡包和有鳍鱼类。志贺氏菌在拥挤和不卫生条件下能迅速传播,经常被发现于人员大量集中的地方,如餐厅、食堂。食源性志贺氏菌流行的最主要原因是从事食品加工行业人员患菌痢或带菌者污染食品、食品接触人员的个人卫生差、存放已污染的食品、温度不适当等。
(五)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人和灵长类动物是志贺氏菌的适宜宿主,营养不良的幼儿、老年人及免疫缺陷者更为易感。病后可获得一定的抵抗力,但持续时间短,不同菌群及血清型间无交叉保护性免疫,易反复感染。
(六)潜伏期
志贺氏菌发生的感染,常经过1~3d的潜伏期,病情急性发作。腹泻先是水样便,以后可转为黏液脓血便,还常伴有发热、恶心、呕吐、腹绞痛、里急后重症状,有些还可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甚至危及生命。
(七)剂量—效应关系
志贺氏菌感染剂量与不同型别志贺氏菌致病性的强弱密切相关,志贺氏菌引起的细菌性痢疾,主要通过消化道途径传播。根据宿主的健康状况和年龄,只需少量病菌(至少为10个细胞)进入,就有可能致病,一般10~150个菌就可引起典型的细菌性痢疾感染。
(八)致病性
1.致病因素 主要是侵袭力和内毒素,有的菌株尚产生外毒素。
⑴侵袭力志贺氏菌有菌毛,能黏附于回肠末端和结肠黏膜的上皮细胞,继而穿入上皮细胞内生长繁殖,一般在黏膜固有层内繁殖形成感染灶,引起炎症反应。细菌侵入血流较为罕见。志贺氏菌只有侵入肠黏膜后才能致病,否则,即使菌量再大,也不会引起疾病。
⑵内毒素各群志贺氏菌都能形成强烈的内毒素,其作用机制包括破坏肠黏膜上皮,造成黏膜下层炎症,并有毛细血管血栓形成,以致坏死、脱落,进而形成溃疡,出现黏液脓血便;使肠壁通透性增高,促进毒素吸收,引起一系列毒血症的症状,如发热、神志障碍,甚至中毒性休克;作用于肠壁自主神经,使肠蠕动失调并发生痉挛,尤以直肠括约肌受累明显,因而发生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等症状。
⑶外毒素 A群志贺氏菌I型和Ⅱ型能产生志贺外毒素(Shigatoxin,ST),ST能引起Vero细胞病变,故也称Vero毒素(Verotoxin,VT)。ST的组成是由1个A亚单位及5个B亚单位组成:B亚单位是毒素与靶细胞表面糖脂受体结合的单位;A亚单位链为毒性部分,能抑制蛋白质的合成。ST具有细胞毒素、肠毒素和神经毒素3种生物学活性:肠毒素素有类似E.coli和霍乱肠毒素的作用,能引起腹泻与呕吐;细胞毒素可以阻止小肠上皮细胞对糖和氨基酸的吸收;神经毒素在痢疾志贺氏菌引起的重症感染者中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昏迷或脑膜炎。ST在体外还可加重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ST和内毒素的持续存在的联合作用可能与志贺氏菌感染的溶血性尿毒综合征等并发症有关。
2.所致疾病志贺氏菌引起细菌性痢疾。痢疾志贺氏菌感染患者的病情较重;宋内氏志贺氏菌多引起轻型感染;福氏志贺氏菌感染易转变为慢性,病程迁延。志贺氏菌感染有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病程在两个月以上者属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