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校本教材《古诗诵读》.pptVIP

小学二年校本教材《古诗诵读》.ppt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古诗诵读校本课程 以古诗诵读为模式 以语文课堂审美化为目的 开发诵古诗感受美的校本课程 我们祖国历史悠久,文化传统源远流长,弘扬民族文化,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对提高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是十分必要的。 中国是诗的国度,几千年来,诗礼之邦的子民们不但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史,也为后人留下了浩如烟海的不朽诗作。由于其独特的教化作用,诗歌历来受到统治者们的高度重视。“不学诗,无以言。”“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鸟兽草木之名。”孔子的话可以说很有代表性。在他看来,学诗是提高政治才干,处理外交事务,学习文化知识,培养美好品德的重要手段。 古诗都很美,美在形式,美在韵律,美在语言,美在意境。优秀的古诗是进行文化熏陶的好教材,那些脍炙人口、家喻户晓的古诗作品,其语言美、艺术美、爱国精神、浪漫情怀以及诗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所发散出的无穷的魅力,更是我们今天迫切需要的审美教育素材,而小学阶段是人成长的关键期,在小学阶段加强古诗诵读,是学生品德形成和智力发展的有效载体。 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学习古诗对于全面提高其人文素质、审美能力,改进小学语文教学具有深远的意义。古诗更是我们今天迫切需要的审美教育教材,因而,我们开发以古诗诵读为有效载体,以审美教育为实验目标的校本课程。从审美的角度激发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并教给他们一些鉴赏古诗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使之在古诗诵读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1、锄 禾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注释] 1.悯:怜悯。 2.锄禾:用锄头松禾苗周围的土。 [简析] 这首诗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第一、二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描绘出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仍然在田里劳动,这两句诗选择特定的场景,形象生动地写出劳动的艰辛。有了这两句具体的描写,就使得第三、四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叹和告诫免于空洞抽象的说教,而成为有血有肉、意蕴深远的格言。 这首诗没有从具体人、事落笔,它所反映的不是个别人的遭遇,而是整个农民的生活和命运。诗人选择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深刻揭露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在表现手法上,作者采用相互对比,前后映衬的方法,不仅给人以鲜明强烈的印象,而且发人深省,将问题留给读者自己去思考,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作者简介: 李绅(772-846),字公垂,泣州无锡(今江苏无锡)人。唐代诗人。 2、秋浦歌 (唐)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注释] 1.秋浦歌:是李白在秋浦时作的组诗,共十七首,这是第十五首。 2.缘:因为。 3.个:这样。 4.秋霜:指白发。 [简析] 这首诗采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衷。 首句“白发三千丈”作了奇妙的夸张,似乎不近情理,一个人七尺身躯,而有三千丈的头发,根本不可能。读到下句“缘愁似个长”才豁然明白,因为愁思像这样长。“缘”,因为;“个长”,这么长。白发因愁而生,因愁而长。这三千丈的白发,是内心愁绪的象征。诗中有形的白发被无形的愁绪所替换,于是这三千丈的白发很自然地被理解为艺术的夸张。 后两句“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是说:照着清亮的铜镜,看到自己萧萧白发,简直没法知道自己的头发怎么会变得这样的白。通过向自己的提问,进一步加强对“愁”字的刻画,抒写了诗人愁肠百结难以自解的苦衷。“秋霜”代指白发,具有忧伤憔悴的感情色彩。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李隆基的天宝末年,这时候唐王朝政治腐败,诗人对整个局势深感忧虑。此时,李白已经五十多岁了,理想不能实现,反而受到压抑和排挤。这怎不使诗人愁生白发,鬓染秋霜呢? 3、夏日绝句 (清)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注释] 1.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2.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3.项羽(公元前232-前202):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立为西楚霸王。后被刘邦打败,突围至乌江(在今安徽和县),自刎而死。 [今译] 活着的当作人中的豪杰,死了也应是鬼中的英雄。人们到现在还思念项羽,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东。 [解说]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但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但求苟且偷生。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齐鼓。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诗人鞭挞

文档评论(0)

qing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